文|临界冰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一有了伴侣,就会变得很粘人,焦虑恐惧患得患失,或者为什么你总不能长久的保持一段亲密关系,每段曾经热恋的经历,最后都会以撕心裂肺的分手而告终?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的行为方式是由自己的依恋类型预先决定的,如同基因一样,是你自己所无法摆脱的。
01、一段相爱相杀的虐恋
情人节的前夕,悠悠结束了跟男友相处两年的恋情。
两年来,这是悠悠第几次做出这样的决定,她已经记不起来了,无数次的分分合合让悠悠倍感疲惫,这一次她下定决心不要让自己再回头,无论对方再用什么样的方式挽回。诺大的城市,不想再见也许真的就是一辈子就不再见.
朋友眼中的悠悠是一个优雅知性的女孩,成熟又独立。两年前,经朋友介绍,悠悠认识了男友李岩。第一次见面,悠悠就被李岩帅气阳光的外表,幽默风趣的谈吐,绅士般的风度深深的吸引,而悠悠轻熟女的温婉气质也让李岩迷恋不止。两个人很快堕入爱河,进入如胶似漆的热恋阶段。
恋爱中的悠悠像迷妹一样崇拜她的男神,恨不得把自己的心自己的一切交给他,在他的面前,她愿意抛下一切伪装面具,心甘情愿做个不谙世事的小女人。
可是没多久,悠悠就发现李岩身上一些很奇怪的现象,李岩对悠悠情不自禁表现的亲密举动,表现出反感和不自在。比如两个一起逛街的时候,悠悠喜欢紧贴着男友,黏在他的身旁,可是李岩却总是推开她,对她说,“别这样,别这样,公共场合,注意一下…”
悠悠虽然年龄上比李岩大几岁,可是作为女生,她内心深处仍然渴望男友的呵护,李岩对此却表现得很木然,经常在悠悠撒娇的时候泼冷水,
“你都多大了,装什么装,卖什么萌呀?”
悠悠对此觉得非常的委屈,情侣之间亲密一点有什么不对吗?
不仅如此,生活上,李岩对悠悠每天早中晚的微信请安汇报也表现出相当的不耐烦,
“我要工作,你能不总是干扰我吗?”
“你是一个独立的女人,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处理吗?”
“你不觉得你什么事都处理不好吗?”
慢慢的,悠悠对李岩的冷漠和挑剔觉得很灰心,她觉得自卑的要命,在李岩眼中的自己,又蠢又笨,毫无吸引力可言,尤其比起他口中那些优秀的前女友,她觉得自惭形秽。
悠悠表面上是一个冷静独立的女生,实际却是一个内心缺乏自信的人,她渴望别人的赞美和认可,尤其在亲密关系里,爱人的每一句话都能成为悠悠自我价值体系的认定标准。
而李岩恰恰不喜欢这样的方式,在他的内心,他极尽全力找到对方的瑕疵,希望对方能够改正,变成更完美的另一半。他经常的表达方式是,
“你看看你都胖成啥样了?”
“你这低档化妆品还不如不用,看你这皮肤颜色更显老了…”
“你这发型怎么跟大妈似的…”
可能这些表达方式在别人看来并没有什么大碍,可是对于悠悠来说,李岩的每一句负面评价都如同刀子一样刺痛她的敏感神经,让她倍感挫败和自卑。每次当悠悠愤怒的反驳的时候,李岩却总是不以为然,觉得她矫情,不敢面对现实。
相识三个月后,悠悠第一次提出了分手,本以为冷漠疏离又对自己百般挑剔的李岩也早有此意,没想到李岩的一反常态让悠悠措手不及,平时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他,在悠悠面前竟然变成一个脆弱的孩子,他哀求悠悠不要走,不要离开他,说悠悠是他最喜欢的女人,说悠悠纯真善良,说悠悠美丽可人…。悠悠诧异极了,以往他口中那个漏洞百出的自己,竟然在此刻变成了女神。
悠悠的心在那一刻软了下来,两个人抱头痛哭,和好如初了。
和好之后没多久,李岩又恢复常态,继续游离在两个人的关系之外,悠悠的微信十条能有一条得到回复,回复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起出去逛街,李岩依然会嫌弃悠悠的亲密,悠悠小女人的撒娇依然会被李岩的冷冷地打断,刚刚嘟起的嘴依然会尬在脸上…。
悠悠在一次次的失落失望中挣扎,每次当她决定放弃的时候,李岩又会用各种极端的方式留住她,自残、离家出走、甚至去澳门豪赌…
两年的时间磨平了悠悠对这段恋情的期待,身心俱疲的她终于选择了永远的放手,她删除了跟李岩的一切联系方式,甚至换了工作搬了家。
02、恋爱基因决定你在恋爱中的表现
在悠悠和李岩的虐恋中,两位主人公都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情感折磨。众人眼中无比优秀的两个人却无法在亲密关系中成为对方理想中的另一半。在失败的两性关系中,究竟是什么决定你在恋爱中的表现呢?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成年人进入亲密关系中时,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的依恋类型与婴儿惊人的相似。
换句话说,在婴儿时期,造成我们和父母之间紧密的情绪联系的心理系统,也在成人时期的亲密关系中发挥作用,它是你的恋爱基因。
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指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人)所形成的情感联结。一个叫作Mary Ainsworth的人第一次对婴儿的依恋类型做出了分类。她在研究中发现,婴儿与父母的互动模式,使儿童的依恋类型产生了个体差异,在陌生坏境中显得有安全感的儿童的父母,一般会及时对儿童的需要做出反应。而在陌生环境中显得无安全感的儿童的父母,则对孩子的需求不太敏感,或者对孩子的回应无法一以贯之,并时不时会拒绝孩子的需求。
如果孩子在早期的关系中感到爱和信任,TA就会觉得自己是可爱的,对自己充满自信;
但是如果TA的依恋没有得到满足,TA就会谴责自己,认为自己是不受欢迎的对象,这一心理暗示会植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
不同依恋类型的儿童在成人之后,会将自己原生家庭中的依恋类型带入到亲密关系之中。人际关系学家巴塞洛缪通过两个维度回避亲密和忧虑被弃,区分成人的四种不同的依恋类型:安全型,痴迷型(焦虑矛盾型)、恐惧型(回避型)、疏离型(回避型)。
基本上来说,安全型的人对情感亲密很自在,一般热情和忠实。焦虑型的人渴求情感
亲密,常常沉溺于亲密关系,担心伴侣是否爱他们。回避型的人则视情感亲密为自我独立的丧失,会和伴侣保持距离。
美国《洛杉矶时报》曾经做过一个有关依恋类型对成人爱情婚姻关系影响的调查,结果发现,安全型依恋者的爱情关系维持10年以上是很正常的,而回避依恋者的爱情却大多不超过6年,焦虑型依恋者承认他们的爱情很少有过于5年的。
03、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有人说,回避型的男士遇到焦虑型的女性,那绝对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本文案例中的两位主人公恰恰就是这样的组合。悠悠属于焦虑矛盾型依恋者,而李岩属于典型的恐惧回避型依恋者。
悠悠自小生活在高知家庭,父母对她的要求极高,每件事都力求做到完美。悠悠在回忆童年经历的过程中,反复说的就是,无论我多么好多么优秀,父母都不会夸我。每次她兴高采烈的拿回优异的成绩单给父母看的时候,父母总会轻描淡写的告诉她,不要骄傲,还要继续努力。有一次,悠悠数学竞赛拿到了省里的一等奖,邻居李阿姨听说了,当着母亲的面夸奖悠悠聪明,学习出色。母亲却一个劲儿的说,其实她苯得很,这次是撞上大运了。悠悠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就像被当头浇了一瓢凉水,说不出的滋味,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被世界抛弃的孩子。
长大后的悠悠,尽管在工作中仍然样样出色,却始终摆脱不掉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她需要别人的关注和认可。
进入亲密关系中,她需要爱人不断的赞扬和肯定,一点点负面的否定,那怕只是开玩笑,都会触发幼年留在心底的伤疤,让她忍不住痛,不能自已。
每次给李岩发信息得不到回复,她就会感到非常的生气和焦虑,就算后来男友回复了信息,她还是希望对方能主动发现自己为什么生气,然后来哄哄自己。
焦虑型的个体对伴侣感受到的并不是爱和信任,而是一种“情感饥渴”,他们希望对方能够拯救自己,或是使他们变得更“完整”。尽管他们极度渴望与人亲密,但却总是怀疑和恐惧对方并不想达到同等的亲密。
焦虑型的人会通过黏人和控制来获得一种安全感,但结果通常与预期相反,他们的伴侣常常因不能忍受而逃开。
男主李岩是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母亲在他很小的时侯就离开了家,父亲一个人带着他,生活并不如意,父亲常常会把对母亲的怨恨发泄在他的身上,心情不好时动不动就会对他拳打脚踢。每次母亲来看他,给他买来的新衣服都会被父亲烧掉。15岁那年,在亲戚的帮助下,李岩参军离开了家。
幼年经常受到虐待的孩子,由于儿时心灵创伤的影响,长大后会变成恐惧回避型依恋者,在亲密关系中,既抗拒又依恋,不敢进入亲密关系,一旦进入亲密关系会紧紧抓住对方不放手,在亲密关系出现危机时,常常会不顾一切挽留对方。
但是当他想要接近别人的时候,又会因为太亲密而感觉不自在,避免身体接触,拒绝向对方袒露心扉。
所以李岩在面对悠悠的时候,内心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关系的拉近会让他产生一种被人控制的恐惧感,因此潜意识里的防御机制让他抗拒伴侣之间的亲密行为,如牵手、拥抱、性接触等等。另一方面,童年被忽视被母亲抛弃的经历又让他对失去亲密关系异常的恐惧,所以他会拼命的去挽回,但是无法改变的恋爱基因始终还是让他数次与爱情失之交臂。
研究表明,回避型的人和焦虑型的人常常互相吸引,但是他们会加剧彼此的症状,陷入无穷尽的循环之中。
04、怎样摆脱恋爱基因的魔咒?
通常情况下,我们最初的依恋模式或多或少还是会在整个一生中都对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和思维产生影响。那么要怎样才能摆脱恋爱基因的魔咒呢?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大多数人在不接受心理治疗的情况下,并不会改变他们的依恋模式。最可能帮你改变不安全依恋模式的途径是:找一个安全依恋类型的伴侣。
据统计,成年人中,大概有60%左右的人属于安全型依恋。他们在亲密关系中很自然的表现为热情和忠实。他们享受情感的亲密,而不会过度担心亲密关系。他们能够冷静的处理事情,有效地表达情感。
在亲密关系中,安全型依恋者如同O型血,可以和其他的任何类型的人和谐相处。大多数安全型的人对他人有奇迹般的影响,因为他们能做到回避型和焦虑型的人所想做的事,给与伴侣爱和安全感,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在生活中找到安全型的伴侣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能够成就比较和谐的两性关系。
然而安全型的人通常很早就进入到一段稳定的情感之中,所以,对于很多有过多次情感经历,在爱情漩涡中苦苦寻觅的人来讲,所遇到对象是焦虑型或回避型的概率会更高一些。
焦虑型的人学会对自己更负责任。
—对于焦虑型的人,需要理解自己的自卑感,提升自尊,即让自己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被尊重、被珍惜的。这可以帮助你客观看待伴侣的行为,不会对对方的人和一个小行为都十分敏感。
—尽量让对方透过你的次生情绪和行为,看到你的原生情绪,给与对方准确回应你最本质的情绪的机会。
—需要定下心来,将生活的重点转移到自己身上。以自己为出发点,去做喜欢的事情。并且将情绪的掌控权牢牢抓住自己手里,制造安全感。
—焦虑型的人还要注意,不要过快的投入一段感情。
回避型的人需要学会对伴侣更负责任
相比焦虑型的人,回避型的人更难自行改变。他们通常没有改变的动力,会有很多自我合理化的理由。选择这样的人作为伴侣,如果真的想要走的很远,就要接受事实,你可能永远无法拥有一段正常的感情。
回避型依恋的人要怎样学会自救?
—试着去写自我传记,回忆自己过去的经历,并且重新审视这些经历的原因。正如Dr. Daniel J. Siegle 所说,“通过理解过去的自我,我们可以解放当下的自我,并赋予未来的自我以力量。”
—练习接纳你自己,也接纳他人,不要过于挑剔自己与别人的错误和不足。
—当矛盾发生时,不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反应,而是学着去处理和应对,学会从“我们”出发去看问题,而不是“我”。
—意识到给与而不是放弃。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力,试着转换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把给与等同于一种牺牲或者让步。
无论你属于哪种不安全的依恋类型,焦虑型或者回避型。每个人都需要真实的了解自己,正视并接纳自己。
一个人能够,并且应该让自己做到的,不是感到安全,而是能够接纳不安全的现实。 —弗洛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