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1.
纳德拉《刷新》一书,诠释了同理心:
对于合作和建立关系来说,
感知别人的想法和感受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
同理心在机器中难以复制,
在人工智能的世界中,
它将是无价之宝。
纳德拉分享了自己进入微软的面试经历。
面试官问:设想你看到一个婴儿躺在街上哭,你会怎么做?
他回答:拨打911。
面试官说:小伙子,你需要一些同理心。如果一个婴儿躺在街上哭,你应该把这个婴儿抱起来。
2.
宝洁通过同理心找到产品应用场景的洞察。
一款产品婴儿纸尿布,市场和设计部很多是男员工,为了让这些他们有更多的洞察,宝洁专门做了一个同理心套装Empathy suit,按照女性的身体特征做了一套有重量感的“衣服”,让员工穿上。
然后设定一些场景,比如说在架子上面放了一袋尿片,让这些员工弯腰去拿尿片,过了一小段时间,又让这些员工去拿一片尿片,就这样让员工去体会母亲给孩子换尿片的种种不便。用这种方式,让人真正能够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站到用户的角度去思考,看到平时所看不到的问题。
这样在设计师做设计的时候,就会融入这些洞察。
3.
国际长途航班上。坐在中间的妈妈,怀中的婴儿忽然哭了,打扰了很多人小睡。有的人皱眉,有的人同情地看着那个妈妈,有的人甚至起身去占了前排的空位。
有一个三岁的小女孩,蹒跚的从座位上下来。把自己的奶嘴,从嘴里拔出来,塞给那个小bb。
这就是同理心,与生俱来的。很多人,长着长着就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