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高情商父母课程”笔记和收获。
亲子沟通的12个绊脚石,让你的孩子变成“哑巴”,一句话也不跟你多说。
——我们一起来见识它们的真面目。
假设一个场景:你的孩子感觉很累了,但还有作业没做完,你会跟他说诸如下列这样的话吗?
1.命令、指示、指挥:只有做完作业才能休息!
2.警告、责备、威胁:我已经跟你说过三遍了,还记不住,今天晚上就不要睡觉了!
3.说教、规劝、教训:你应该像琳琳那样,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
4.建议、提供告、提供解决方案:你最好先完成数学作业,再做语文作业。
5.争论、辩驳: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做作业从来都不会磨磨蹭蹭。
6.贴标签、评判、责备:遇到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就不知道思考,简直是个没脑子的人!
7.赞美、赞同:宝贝你很聪明的,你一定能解答出这道题目。
8.辱骂、嘲弄、讽刺:你的脑子灌水啦?什么时候才能开窍啊!
9.解释、分析、诊断:一定是你上课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所以你的作业才不会做。
10.保证、同情、安慰、支持:按我说的做,你肯定没问题的。
11.调查、询问:你是哪一题不会呢?你是不是上课没有认真听?你要先复习吗?
12.退缩、逃避、迁就:你已经很努力了,今天就先这样吧。
今天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闭着眼睛,作为一个孩子的角色,感受“父母”的轮番攻击,我心里飘过这样的念头:
我就只是发几句牢骚,没让你教我怎么做;
听到警告、威胁、辱骂、讽刺,我很气愤,觉得自己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
父母的话就好像苍蝇一样绕着脑袋“嗡嗡嗡”;
我再也不跟你们说话了……
这12个绊脚石,父母在说的时候可能越说越爽,而且一套一套的,连番出击让孩子应不暇接。但实际上,孩子可能已经完全屏蔽,根本接收不到父母说的话。就算有听进去,他内心也是奔溃的。
对这12个绊脚石体会越深,我改变的决心就越大:
当孩子已经用他的表情、动作、语言表达了他们的困难时,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说的事情本身,更重要的是体察背后的情绪,只有情绪对了,问题才有被疏导解决的可能。而这12个绊脚石,生生在我们和孩子之间立起12座大山,从此看不到彼此的内心。
破除这12座大山,唯有一招,就是“积极倾听”。积极倾听是“非暴力沟通”的前提,简单说就是遇事先反馈孩子的信息(1,可省略),标明孩子的感受(2,或说出自己的感受)。积极倾听让彼此情绪得以纾解,在此基础上,继续讲明原因(3),最后提出明确的需求(4)。“非暴力沟通”这4步走下来,基本能解决我们绝大多数问题了。
从今天开始,我要刻意练习在沟通中避免以这12个绊脚石开场,如果一时做不到,就从沉默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