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道行者——任霑临习灵飞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任霑者,秦地骊麓一布衣也,幼,家贫无资却喜书好画,皆盲学乱涂;稍长,入学,慕习师友笔迹;再长,入校书画组得师训点,始尝书味;然,学而终与书画无缘。入世后,忙生计而休于习字;至不惑,重操旧爱,偶得欧公《九成宫》帖,不释手,一步一趋,效仿不辍;后,幸得今欧楷大家田英章授训,指点迷津,徐上书道;再后,临习王羲之、赵孟頫、钟绍京大师楷行各帖,不敢怠慢,徐徐前行至今,已即知天命,然,亦不得书之法,字之韵,愧矣!霑,性温言讷,谨思细行,与人意虔心诚;于书,不才,愚钝,却知勤奋。甘于茫茫书道中一行者,不时、随处“化缘”,蹒跚前行————

                                  戊戌年正月自序

局部一


《灵飞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小楷名作,全名《灵飞六甲经》,是一卷道家的经书,主要阐述存思之法。该帖书于唐开元二十六(738),无书者名款,旧传为钟绍京所书。

局部二

《灵飞经》是唐人小楷的最高峰,此帖用笔灵动轻盈而不失厚重,结构侧媚多姿又不失端庄;既有写经书法常见之精练纯熟,又处处显现二王书风“明月入怀”之雅致。

局部三

《灵飞经》有5种版本。分别为望云楼本、哈佛燕京学社藏本、滋蕙堂本、渤海刻本以及原帖墨迹。四种刻本,所本均是墨迹,不同的是,望云楼本为清嘉庆年间直接从墨迹刻成,渤海本为明末从墨迹刻成,而哈佛燕京本和滋蕙堂本均为翻刻。

局部四

一般认为,由于刻工关系,望云楼本最接近墨迹,渤海本差别较大,而另外翻刻的两种又别有滋味。

局部五

在书法碑帖中,墨迹为上,碑拓次之。而在《灵飞经》的传承中,始终有一些人认为渤海刻本要优于墨迹,这在其他经典作品中是很难遇到的。

局部六

之所以如此,与《灵飞经》的写经性质有关。有人认为:墨迹固然鲜活生动,但其中的牵丝映带,偶尔可见一定柔媚之气;渤海本刻工并未完全忠于原帖,而是在刻制中做了一定减省,抹去了柔媚之气,这个碑刻反倒显得古朴清秀了。

局部七

也有很多人喜欢渤海本,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字数多。因为现存墨迹本,只剩下43行了。

局部八

据记载,《灵飞经》墨迹全本曾入宋内府,到了明朝落入董其昌之手。董曾将其抵押在海宁陈家,渤海本即在此时由陈家刻成。后来董将墨迹本赎回,陈家做了手脚,从中抽出43行。然而这不怎么光彩的举动却“抢救”了《灵飞经》,因为墨迹本回到董其昌手里后,居然不知去向了。

局部九

一部《灵飞经》,隐藏了太多故事。

局部十

而它本身,至今也还是个谜。有人说它是唐代“开元第一书家”钟绍京的手笔,有人说它是玉真公主手迹,也有人说,它由元代赵孟頫临写而成。

局部十一

然而这些,一点都不妨碍《灵飞经》成为小楷经典。

局部十二

它的秀美身姿,清俏之气,始终散发着不朽的魅力,千百年来,雅俗共赏,男女通吃,老少皆爱。

局部放大
局部放大
局部放大

注:以上文字为引用文字,图片为实物照片。下附五种版本局部对照图(左至右分别为望云楼本、哈佛燕京学社藏本、滋蕙堂本、渤海刻本以及原帖墨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首先奉上今天的作业,《灵飞经》墨迹版。 无论是写软笔还是硬笔,都绕不开的一个帖子就是《灵飞经》。为啥?因为它太有名...
    多多洛的梦想阅读 3,424评论 0 11
  • 文 | 安祥(书法时间) 这几天一直埋在写经体期间拔不出来。之前那篇“太强大了,看看那些经生到底写下了哪些旷世书法...
    安先生慢面包阅读 3,031评论 7 9
  • — 马先生从小就是一个礼貌的人。 — 马先生觉得张先生是一个奇怪的人。 马先生坐在餐厅咬着咖啡的搅拌棒发呆,明明是...
    mixpie阅读 192评论 0 0
  • 人,生来就迷惘,但都有梦想,因为需要方向。 -1- 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问一个毕业多年的前辈,“我很迷惘,我找不到...
    风信子逸轩阅读 811评论 0 2
  • 最难的事莫过于在你寻找成功的路上,不断摸索着前进时,没有人会一如既往给你无限的信任与支持。到最后能信和坚持的只有自...
    尚香江丽阅读 1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