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我们三个家庭带孩子去外面玩。几个孩子,参加了一个在树林间高空穿梭的森林探险游戏。女儿挑战成功了,快乐的从树上下来,兴奋的扑向了我。这时我们听到了一个孩子的哭声。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妈妈正在指责着一个5岁左右小男孩。
“你看你怎么这么胆小,你还是个男孩子呢,那么多女孩子,都敢玩,就你不敢。”
女儿说:“好玩儿,好玩儿。”他的另外两个同学,在家长的鼓励下,也挑战成功了。
那小男孩儿在妈妈的责骂下终于颤颤巍巍的走上了吊桥,但是,刚走了一段,他便害怕的不敢走了,大声的哭泣着,可怜地望着妈妈。
她的妈妈怒气冲冲地对他说,“走啊,接着往前走啊,不要看我。”
那妈妈边说边把头扭过去。孩子就一直盯着妈妈大声的哭着,哭了好半天。
终于,妈妈让他下来了,只是还是一直不停地数落着孩子。听着孩子可怜的哭声,看着孩子乞求的目光,他心里一定在说,“妈妈,请你抱抱我吧,我真的很害怕。”胆量不是呵斥出来的,勇气是夸赞和鼓励出来的。
日常生活中孩子通常有以下几种不听话的行为,经常把家长惹得暴跳如雷,家长感到了深深的挫败感和无力感,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背后有哪些原因?
哭泣
婴儿的哭泣往往是生理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饿了,困了,尿了,不舒服了。幼儿的哭泣,往往是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及时的满足。
撒谎
大家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这个故事,教育孩子们要讲真话,不要撒谎。“狼来了”这个故事还有这样一个版本:
古时候,山上住着一户人家,家境贫困。他家有三个孩子,老大很会读书,老二很能干活,因此父母经常表扬老大和老二,唯独很少关注老三。
老三经常上山放羊,和羊在一起时,他感觉很温暖。但是回到家面对优秀的哥哥们,和不在意自己的父母,他经常感觉很失落。
有一天他想,我也想个办法让父母关注我。于是,在一次放羊的时候,老三一个念头涌上心间,大声地喊“狼来了”。
听到老三的呼救,亲人和邻居们着急忙慌地赶上来,母亲跑在最前面,一把抱住老三问这问那,这让他感觉特别温暖。
于是他后来又喊了一次“狼来了”,又体会到了被亲人关心的滋味。但是第三次狼真的来了,当他呼救的时候,家人和邻居们都认为他又是在无理取闹,最后很不幸被狼吃掉了。
孩子撒谎行为与道德行为是两码事,幼儿说谎的很大一部分目的是想要辩解或者引人注意,不属于真正的谎言。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孩子说谎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和诉求是什么。很多时候,越是孩子出现了错误的行为,倾听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就越发重要。
发脾气
甜妞20以内的加减法没有掌握,因此,做数学作业对她来说是件很头疼的事,她很厌烦。她总是掰着自己的小指头数过来数过去的。哎呀!不够数啦,怎么算呢?
因此做数学作业她总是拖拉或者敷衍了事。我曾对她严厉呵斥或。
她就越发的不愿意学了,数字写得歪歪扭扭,横七竖八。甚至,每一个答案写的都是零。
写完后,她揉着眼睛打着哈说:“一做题我就困,我累死了,我今天已经非常非常的困了,你不能要求我改了。”
其实这应该属于孩子的一种逆反心理。孩子不愿意受到束缚和限制,但是又不会表达,因此家长就会发现,孩子时常有一种“故意作对”的意思。
后来,我们采取了做游戏的方式。让她在游戏中,学习数字的加减。虽然现在算的还是很慢,但是至少她不厌烦了,这就是进步。
我们只有正确地看待孩子的行为,才能大大缓解我们自身面对这种行为时愤怒和无奈的负面情绪。只有家长情绪平和,才能对孩子做出恰当的决定。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究竟该如何倾听孩子呢?
正确的倾听包括三个要求:
首先是专注倾听孩子表达的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家长的往往缺少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们总是三心二意,一手拿着手机,一边敷衍着孩子。甜妞经常训斥我道:“妈妈,你把我刚才说的话再说一遍。”说得我哑口无言。
其次是感同身受地体验孩子表达时的情感。
那一天在上英语课机构的大厅里,我们碰上了她原来班里的两个同学,我拿了一些奶片让她和同学分享。她把奶片攥在手里迟迟的不肯去。
我说,“我们家里还有很多呀,不要那么小气嘛!”说了好一会,她才走上前去。事后,我说:“如果他们是你现在大班的同学,我猜你一定就很乐意与他们分享吧?”
她说,“哎呀!我不是不愿意分享,人家是有点不好意思吗!”
哦,看来是自己太主观臆断了,胡乱的猜测别人的想法。
最后我们也要合理地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甜妞喜欢喝饮料和冰淇淋。放学了就嚷嚷着要买冰淇淋。无论我给她讲冰淇淋的坏处,对身体的影响,她都不听,她就强调,现在特别特别的热,只有冰淇淋能降体温。
我不再言语了,只是坚定地告诉她,到周末了可以满足她的需求,现在不行。
现实生活中,家长们都喜欢用“我说你听”来训导孩子,我们应该以宽恕、尊重为主。坚持底线,事后讲清道理,让孩子了解父母也是会生气的,让孩子明白行为都是有限度的。
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虽然可能并不会立竿见影,但只要假以时日,它一定会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