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规条,而是我们自己乐意做得[好大人],给孩子一个好的身影来跟随。
什么是[好大人]
初读这本书时,什么是[好大人]呢,我对这个词很是关注,也就很用心的从蔡老师的书中文字里去细细体会。
关于工作
好身影1:“当我在自己的餐厅工作的时候,总是很专注地享受烹饪或制作甜点的乐趣,因此我很少离开工作岗位的岗位。”
这段话里我聆听到作者对自己工作的敬重与热爱,也想到从今日起自己努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好平衡,今日起用“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来勉励提醒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时做到专注,用心将梦想用持续的力量从平凡变非凡。
作者书中还提到大女儿Abby在寻找兼职面试时,主试者问“如果有一天你被我们解雇了,就你对自己的了解,原因可能是什么?”
作者大女儿Abby回答是:“如果有一天我被解雇了,我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我工作过度。我一向对工作很热情,我的另一份工作是在ITA当经理,因为我一直都很努力,去年他们差一点付不起我的薪水。”
哇,读到这段话时,很感慨父母做的好,孩子自然好。也想到自己的大儿子实习期通电话时说“我发现自己有点工作狂,估计这点是遗传妈妈的了”,所以,孩子是看着父母的影子长大的,只要父母的身教足以做好孩子的楷模,孩子不可能变坏。
关于生活照顾
好身影2:“我照顾孩子从每天安定的生活照顾开始,我很重视孩子的精神与不愉快,所以很多小事或小乐趣就掌握的特别好。我仔细聆听她们的童言童语但不去逗弄,我为他们准备很好的餐食与生活空间,用日常生活的小事来表达我的爱与学习生活的美好。”
读这段文字时想到作者提到生活的照顾是最基本的关怀,有两件事最重要就是“足够的安静”与“好的食物”,也就是精神与身体的环保。细细想来,养孩子期间,自己也很少点外卖,用相同的钱可以买到更健康的食物对我来说也是个功课,自己多下厨的确也是可以避免摄入不必要的添加物,如何将食物营养搭配做出好的饭菜,让家人吃的舒心且健康,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功课。
从这一期读书会共读《在爱里相遇》以来,心底常对父母有深深的感恩之情,父母从小在饮食起居规律上也是做了很好的示范,全家人一起用餐的温馨场面记忆太多了,除了这一部分做好以外,在信息过度方面(精神环保)我也需要自省。
关于教育
摘:我的孩子知识启蒙很晚。小时候,我看重的是她们能不能把自己生活上的小事学会、照顾好。有一次在美国圣何塞听阮大年校长在教会的一场分享,他说:“日本人教幼儿园的小朋友如何洗手、自己擦屁股这样的生活小事;而我们却从小就学救国救民的大业。”
读这段文字深有体会。
过去书馆在步行街时,楼下是一家钢琴行,来学琴的孩子比较多,于是也出现了楼道白白的墙上被踢上了黑脚印,我们之前贴在墙上的宣传画也出现被撕扯,楼道上常有孩子丢零食袋、冰棒棍,甚至有孩子在楼梯拐角小便等,为什么记忆这么深刻,因为楼道一直是我们的老师在做保洁,我常不能理解随手丢垃圾的孩子,父母给予他(她)是如何的家庭教育环境,在我的观念里,如果学习艺术是感受美、发现美,表达美,即便钢琴学的再好,一个对环境缺乏照顾之心的人,即便钢琴过了十级考试,我对他(她)通过音乐表达出来的美估计是感受不到的。
还有一件事记忆比较深刻,有一晚我的车放在停放在楼下,楼下有一家清洁鞋子的店铺,也常有各种“喷漆”罐丢弃在路边,于是我的车也被“人”就喷和画上了一些线,我第二天看到时非常生气,也在想这个“人”该是怎样被对待过呢……类似这样的体会大家都有过吗?
我相信大家每当看到我们身边一些美好的公共空间或器物受到孩子无心的破坏,一定也是有一些情绪在的,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体会这种关心环境的责任感,我带班时对遇到的孩子也是希望他们能体会到对关心环境的责任感。前不久带小坦克去大青山时,牵着他的手捡完了那一山头的奶盒、零食袋子,是因为我觉得那个地方太美了,我希望我心里的它就是那样整洁干净,我愿意对它去做这张的照顾。我们也曾带孩子们在公园里去看园林护卫工是如何花心力清理公园环境的,那些美好的环境只要大家随意破坏,环境就会变得脏乱,我们也鼓励孩子随同老师一起做些带垃圾入箱的践行。
所以,读这段关于“知识的启蒙”与“环境的照顾”,我还想起蒙氏教育里一句话——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从这句话里,我们读到了缺乏生活教育的人所接受的的知识教育我觉得是缺乏责任感的教育。
一个孩子若能够独立地完成某项工作,其自尊和自信就可以得到发展。通过发展孩子的日常生活技能,即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我们责任感的实践也是由近至远、由自身到社会的,如果我们的孩子放着家里的事都不做,而先去做社区服务,我想可想而知后果了,这也是如今社会一些现象如“大男人主义”“妈宝男”“丧偶式婚姻”“跳楼的妈妈们”等文章记叙或报道,其背后充分都体现了作为成人责任感缺失造成的悲剧生活,所以,我主张教育孩子从小先关注自我生活照顾教育,公众场合不乱跑不大声喊叫,对于周围环境能做到有照顾,书写到这里,就想到一位妈妈聊天里提到孩子的爸爸在家里刷视频时不用耳机,声音很大,为此心情非常糟糕,还有一位天使宝贝说“我妈妈总在家里做饭,我爸爸总是躺在沙发上看D音……”,孩子表达里用了两个“总是”,不知道听到此刻,大家的感受是什么呢?
日常生活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这是我读这本书里收获到最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