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资治通鉴》[550]| 孙坚养兵始登场,蔡邕奏废三互法


熹平二年(公元173年)

春,正月,发生大瘟疫。正月二十七日,司空宗俱薨逝。二月三日,赦天下。任命光禄勋杨赐为司空。三月,太尉李咸免职。夏,四月,以司隶校尉段熲为太尉。六月,北海地震。秋,七月,司空杨赐免职,任命太常,颍川人唐珍为司空。唐珍,是唐衡的弟弟。冬,十二月,太尉段熲免职。鲜卑入寇幽州、并州。十二月,二十九日,日食。

[点评]

这段时间天灾频发,为了找替罪羊,就频繁撤换朝廷三公。

熹平三年(公元174年)

春,二月二十六日,赦天下。任命太常、东海人陈耽为太尉。三月,中山穆王刘畅薨逝,无子,封国撤除。夏,六月,封河间王刘利的儿子刘康为济南王,奉祀孝仁皇。(孝仁皇刘苌是皇帝刘宏的生父刘苌。刘宏入继大宗,刘康是刘宏的堂侄,以他来奉祀刘苌的香火。)

吴郡司马富春县人孙坚招募精锐强悍的勇士,集结千余人,帮助州郡官府讨伐妖贼许生。冬季,十一月,臧旻、陈寅在会稽郡大破许生,并将许生斩杀。

[点评]

这一年,可以算是“三国元年”了,因为孙坚乃三国时期吴国政权奠基者,他此时登上历史舞台,建立了自己的私人武装。

孙坚出身官吏家庭,据说是孙武的后人,少年时就智勇过人。 《三国志》记载:孙坚年少年时为县吏,性情宽广豁达。他十七岁那年,随父一起乘船去钱塘(今浙江杭州),途中,正碰上江洋大盗抢掠商人财物,在岸上分赃。商旅行人,一见此情此景,都吓得止步不前,过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驶。孙坚见状,对父亲说:“这些强盗可以捉拿住,请让我去。”他的父亲说:“这种事不是你能干得了的。” 孙坚提刀,大步奔向岸边,一面走,一面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好像正分派部署人众对 强盗进行包抄围捕似的。 强盗们远远望见这情形,错认为官兵来缉捕他们,惊慌失措,扔掉财货,四散奔逃。孙坚不肯罢休,追杀一 强盗而回,其父亲大惊。孙坚却因此声名大振,郡府里召他代理校尉之职。

任城王刘博薨逝,无子,封国撤除。十二月,鲜卑入寇北地,太守夏育率领屠各部落追击,破之。擢升夏育为护乌桓校尉。鲜卑又入寇并州。司空唐珍罢免,任命永乐少府许训为司空。

熹平四年(公元175年)

春季,三月,灵帝下诏,命儒学大师们校正《五经》文字,命议郎蔡邕用古文、大篆、隶书三种字体书写,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太学门外,使后来的儒生晚辈,都以此作为标准。石碑刚竖立时,坐车前来观看以及临摹和抄写的,每天有一千余辆之多,填满大街小巷。

[点评]

熹平石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刻成后立于洛阳太学所在地,所以人们又称这部书为“太学石经”,也称为“一字石经”。汉代虽然发明了造纸,但是还没有印刷术,书籍传抄解读,各家版本不一样,又政府主持校订,并刻石为标准版本,这是一大壮举,也开创了石经的先河。刻石之后,人们就来抄写,或者拓印,而拓印,又启发了后来的雕版印刷术。

因为当时各地造反兵乱很多,当朝刻立石经目的,是想重申儒家忠孝,让人们安分守己,不得暴乱。

当初,朝廷集议,因州郡官员之间互相勾结,徇私舞弊,于是制定法律,规定有婚姻关系的家庭,以及两州的人士,不得互相担任负责督察对方的上官。这时,更制定“三互法”,禁忌更加严密,朝廷选用州郡等地方官员时非常艰难。所以,幽州、冀州的刺史,职位空缺很久,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来接任。

于是蔡邕上书说:“我俯伏观察,幽州、冀州故土,本来是盛产铠甲和骑马的地方,连年以来,遭受兵灾和饥馑,逐渐使得两州的物力和财力损耗殆尽。而今两州刺史职位长期空缺,官吏和人民都延颈盼望。可是三公推荐的人选,却长期不能确定。我深感奇怪,打听原因何在,据有关官吏回答说,是为了避免‘三互法’。其他十一州也都同样存在禁止‘三互法’的问题,非独这两州应当禁止而已。此外,这两州的人士,有的又因受年资的限制,狐疑不定,拖延时间。结果,使两州刺史的职位长期空缺,万里疆域一片萧条,没有人去管理。臣愚以为,三互之禁,尤其不合理。而今只要利用朝廷的威权,申明国家的法令,即使是两州的人士互相交换担任刺史尚且畏惧,不敢结党营私,何况还有‘三互法’的限制,又有什么嫌疑?过去,韩安国直接从囚徒中被擢升,朱买臣从卑微中被提拔,都因为才能卓著,回自己家乡做官,岂能受三互这样的制度限制?臣希望陛下效法先帝,撤消最近制定的‘三互法’禁令,对于各州刺史,凡是才能可以胜任的,应该及时任命和调换,不再受年资、‘三互法’的限制,这才是中庸之道。”

朝廷不肯听从。

司马光曰:叔向(春秋时晋国名臣)曾经说过:“国家行将灭亡,法令规章一定繁多。”圣明君王治理国家,谨慎选择忠良贤能加以任用。无论是对朝廷和地方的臣属,凡是有功的加以奖赏,有罪的则加以诛杀,没有任何偏袒。法令规章并不繁多,却能做到天下大治。为什么会如此?是因为抓住了治理国家的根本。等到国家行将衰败灭亡之时,文武百官不能选择合适的人才担任,各种禁令愈来愈多,防范措施也愈来愈严密。有功的因碍于条文得不到奖赏,作奸犯罪的却巧妙地利用法律,得以免除诛杀,上下劳苦骚扰,天下反而大乱。为什么会如此?是因为治理国家舍本逐末的缘故。汉灵帝时,州刺史、郡太守贪婪暴虐,如狼似虎,残害人民,无以复加。然而,朝廷却还在严格遵守“三互法”的禁令,以防止官吏结党营私。现在回顾起来,岂不正好是一场笑话,应该深深地引为鉴戒吗?

[点评]

蔡邕是东汉时期名臣,是历史上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也是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的老师是前边已经介绍过的那个八面玲珑的太傅胡广。灵帝欣赏的是胡广永远不和当局对着干的那种圆滑,但对他的高足蔡邕不以为然,因为蔡邕似乎已经有点儿背叛师门的苗头,开始忠言逆耳“讨人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想 在夜空中寻找一颗星 一颗虽在银河中不起眼却最为特别的星 我想 在道路上寻找一颗石子 一颗虽微小但不怕道路坎坷...
    赵婧竹阅读 1,917评论 0 1
  • 我养宠物自然是不同的,猫呀狗呀的肯定不会养,狗自远古就被人类驯服,可以说是颇通人性了,而猫则从未被驯养过,既然这么...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阅读 1,566评论 0 0
  • 现在的孩子如果犯了错,还有敢撸起袖子动手打孩子的么?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明确确的告诉你:孩子具有身体权、健康权,...
    茧破阅读 3,359评论 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