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套推出的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由撒贝宁主持。这个节目将古典及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让歌手用歌曲的形式传唱经典。节目播出之后,迅速收获了广泛的反响与好评,豆瓣评分也高达9分,看完之后让人不仅感叹:原来综艺节目还能这样做。
它没有哗众取宠的设置,没有刻意凑成的明星CP,没有成员不合等新闻。
它就是一档简单的,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生的节目。
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弘扬,而是鼓励我们年轻的一辈去继承、去发展、去创新。
那么,《经典咏流传》,究竟是一档什么样的节目?
《经典咏流传》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主持人曾宝仪、音乐人庾澄庆共同组成鉴赏团,共同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
节目邀请了成龙、杨洪基、王力宏、王俊凯、霍尊等近百位经典传唱人用流行传唱经典,其中既有演艺圈资深前辈,也有当红的青春人气偶像。他们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一期节目:
演唱《苔》的支教老师:梁俊
《苔》的歌词很少,一开始节目组很犹豫要不要填充新词,但梁俊说:“我们学唱古诗、学习语文,最终学习的是如何寻找生命的价值。”节目组没有为了引起轰动的节目效果,对歌曲添加其他元素,而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苔》。
这位老师及其妻子在大山里支教,用诗歌、爱心唤起孩子们的自信与纯真。梁老师他们带着孩子走出大山的世界,带他们见火车,带他们吃火锅,带他们来到语文课本中的北京,孩子们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能上央视一套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这一切努力的背后都是爱,当时听完这首歌,我同网友们一样,十分感动。
“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广电从业者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面对新格局、新技术所带来的挑战,《经典咏流传》这样一些文化类原创节目一直在探索中前行,其探索创新的路径给业内带来不少启发。
《经典咏流传》第一季原创“和诗以歌”的模式,将传统诗词与现代音乐有机融合,展现了新时代的新文化、新气象,在题材挖掘、表达方式、价值高度三方面均做到了“高分好评”。2019年1月,《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开播,不仅追求模式上的创新,也实现了立意层面的突破。此外,在强调融合发展的当下,我们采用先进的融媒体传播手段,打造了“读诗成曲,传唱经典”的全新概念,旨在引发新的文化现象,开启人人传唱经典的新时代。
创新是一切文化节目的生命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是《经典咏流传》进行创新、创作的第一步。同时,节目在立意层面实现了新的突破。《经典咏流传》第二季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节目致力于挖掘传统文化当下的价值,歌唱属于人民的诗篇,强调诗、歌、人三者合一,不仅有明星代表的正面形象,节目还寻找了很多传承经典的素人形象,挖掘平凡人身上不平凡的故事。
《经典咏流传》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或许是时下最好的传播与传承诗词经典的方式。与其说《经典咏流传》是在传唱经典,更可以说它也是在创造20世纪新的经典。或许在若干年后,今天在节目中唱的歌曲也会像我们现在唱《诗经》一般被未来的炎黄子孙传唱。当然,节目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文化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诗词也是用汉字而不是别的语言写成的。这样的传承,这样的文化,这样的诗词,难道我们还不懂得将之视为瑰宝倍加珍惜而广为传播吗?
传播没有捷径,只有用心。因为只有用心,才能穿越时空与几千年前的老祖宗们产生共鸣。以此,我们才有可能像《经典咏流传》一样,用大家最喜闻乐见而又最具效能的方式,不曲解经典,不误导观众,将诗词文化经典完美传唱。
在传承诗词文化经典道路上,《经典咏流传》扛起了责任,用音乐的方式,很好的诠释、传承了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作于 课程:经典文学IP研读与产业孵化工作坊 学号:20094314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