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岳晓东
心理咨询是自我行为和心灵的探索过程。人的某些行为或习惯动作背后可能会埋藏着某种深刻的无意识动机。弗洛伊德主张,精神分析的目标就是“挖掘有意识行为背后的无意识动机。”在下面的个案中,我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帮助了一个因室友自杀而万分内疚的学生摆脱自责对她的精神折磨,并发现了一段故事中的故事。
——题 记
万般内浆为了谁
1991年秋,哈佛大学的一个外国女留学生,因为不堪忍受学习压力而自杀。
这个事件曾在哈佛校园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我与两位心理咨询中心的同事被邀前往为死者的同学做团体咨询,帮助他们宣泄对此事的惊恐情绪,扫除心理上的阴影。会场上,有个女孩子哭得很伤心,被人搀扶出去。当时我也跟了出去,做了一些劝慰并告诉她如仍感到难受,可到心理咨询中心来找我。
两天后,那个女生果然来见我。
她首先感谢我那天对她的关心,并提出要与我定期会面一段时间,帮助她疏通对此次事件的情绪反应。我也感谢她对我的信任,并约好每周会面一次。
她的名字叫佳莎,10年前从罗马尼亚移民来美国。
我恨我的冷漠
原来佳莎与死者是室友,同在读研究生,也非常要好。
自春天以来,佳莎的室友忽然变得十分懒惰,无帮误了许多课,也不收拾自己的屋子,还经常一个人呆坐在电视机前,没完没了地看电视,吃零售。有一天,佳莎从学校回来,看见室友正在百无聊赖地看着电视,满地的零售也不收拾,感到十分生气,就使劲儿地数落了她一通。结果两个人好几天没讲话。
出事前几天,那个室友两次在深更半夜找佳莎聊天,都被佳莎挡了回去。一次是由于佳莎正在赶写第二天要交的作业,不想有人打搅她。另一次是由于佳莎刚刚睡下,头脑昏昏的,不过佳莎答应室友第二天晚上去找她。不料,第二天中午佳莎回宿舍换衣服时,竟发现她的室友已经吃安眠药自杀了。
死前,那位室友给佳莎留了一张纸条,祝愿她前程远大,事业成功。末了,还提醒她要学会多关心人,这比学习好更重要。佳莎为自己一再忽略室友爱的求救讯号而感到惭愧万分,追悔不已,连日来都无法当然入睡。
佳莎说,她每次回到宿舍,都仿佛又听到了那室友的声音;而晚上一闭上眼睛,她又仿佛看到那室友流着眼泪向她走来……
佳莎感到自己的精神在崩溃。
她最初讲述这一切时,忍不住落了好几次泪。她感到自己是个罪人,她认为是自己的冷漠促成了室友的自杀,她不能原谅自己那两天的粗心与无情,她不知道这样在哈佛呆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我不知道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还不如死了清净。”佳莎喃喃地说。
面对佳莎的精神痛苦,我首先表现了最大的同感和理解。我建议她先搬到外边哪个朋友家住一段时间,以缓解一下当前的紧张情绪,避免痛苦的回忆。此外,我还建议她这些日子多与朋友在一起,多参加些课外活动,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以转移注意力。她听从了我的建议,暂时搬到了一位好友家去住,也时常与大家在一起。
但佳莎说,就是做了这些,她还是忘不了死去的室友,还是感到良心备受谴责。
对此,我深感困惑。
我与督导商讨了佳莎极度自责和内疚的表现,我们一致认为,这是因为佳莎把自己的冷漠当作导致室友自杀的直接原因。她在经受着一场巨大的精神折磨,已不能客观地分析当前这场悲剧的前因后果。对此,我要想尽办法帮助她从内疚的精神折磨中挣脱出来,改变认识问题的方法。
于是,我对督导说:“我想我应该在谈话中多了解佳莎以往的生活经历,因为佳莎的情绪反应确实有些反常,这当中可能会有什么特殊的原因的。你以为呢?”
督导赞许地说:“成,成,就这么做。”
万般内疚为了谁
依照我与督导商定的咨询方案,我同佳莎深入地探讨了她室友自杀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佳莎告诉我,她室友自杀的直接原因是不堪学习的压力。
在她们同住的一年多中,佳莎曾多次听她抱怨说不能再承受这里的学习压力了,想休学一个学期。但由于她是公派到这里学习进修的,时间和经费都有限,不能做那样的安排,这使她感到十分沮丧。
在自杀前的一个星期,她又因屡次误课、未交作业而受到院方的询问,要求她尽快跟上学习进度,否则将难以继续在哈佛大学的学业。而与此同时,派她出国的单位又再次来信催促她一俟学业结束就立即回国……
情急之中,她竟走上了轻生的道路。
我问佳莎,如果那两天晚上你帮助了她,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她也许不会去死的,那是她临死前的呼救啊。“佳莎低着头答道,嘴唇在略略颤抖。
“我很理解你的心情,”我回答说:“然而你觉得怎么做,才能使她彻底摆脱死的诱惑?”
“那当然是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适应在哈佛的学习生活。”佳莎木然地说,头仍半低着。
“那你认为你在这一过程中能起多大的作用呢?”我又问。
“我知道你是想解脱我对室友之死的内疚。”佳莎慢慢地抬起头来对我说:“我知道即使我那两天与她谈了话,也未必能对她的学习有多大帮助,因为她的学习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但我跟她谈话,至少可以帮助她把自己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你知道吗,她今年才25岁啊!”
说到这里,佳莎的眼眶里噙满了泪水。她取出了几张纸巾,抹了把眼角,闭上了双眼。
我让她沉静了片刻,开口说,“是啊,佳莎,如果那两天晚上你接待了她,很可能会产生一些积极的作用,这的确是很可惜的事情。但更可惜的是,她在面临人生的重大的危机时,没有像你这样来找我们或其他专业人士求助。要是她来找我们的话,我想我们总会想出办法帮助她度过这一难关的,你说是吧?”
“是啊,是啊,”佳莎使劲地点点头,“唉,要是她早点儿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就好了,我怎么没有早点儿想起来把她推荐给你们。”佳莎叹着气说道。
接着,我向佳莎解释了如果她的室友来到我们这里求询,我们会怎样帮助她。但在谈话中,我发现佳莎还是总将室友的死与自己的冷漠和粗心扯到一起。例如,当说起她的室友所面临的学习压力时,佳莎就会自责以前没有很好地帮助过她。而当说起她的室友在波士顿没有什么朋友时,佳莎又会自责当初没有带她去多认识几个朋友。
这些表现使我产生了进一步的怀疑:室友的死,是否勾起了佳莎以往生活中某些不快经历的回忆,出现了强烈的移情反应。不然事过这么多天,她为什么还在不断地谴责自己呢?
于是,我问佳莎:“我发现你对室友的死感到无比的内疚自责,我很钦佩你这种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但构也怀疑,这次事件是否勾起了你自己以往生活中某些不快的经历?”
听了我的提问,佳莎又低下了头,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她的眉头一动一动的,嘴角一抽一抽的,最后断断续续地说:“我……我有一个表姐……也是在5年前吃安眠药自杀的……她在出事前的好几天里,都不跟周围的人讲话,也不跟我讲话……后来,我们是从她留下的遗书里了解到她的死因的。唉,我要是能想到在那几天中多找她说说话,多陪陪她,也许她就不会出事了。我怎么会这么傻呵!”
说完,佳莎又掩面饮泣起来。
我承认他们说的话有道理,但我做不到
这下子,我全明白了。
佳莎对室友之死的过分自责,实际上是在继续悼念表姐的死。由于两者之死的形式雷同,佳莎几乎是在重新体验当初表姐之死所留下的心灵创痛。这正是佳莎一再深责自己未能及时拯救室友逃离死亡的根源所在。难怪佳莎会这样揪住自己不放,实际上,她也是在懊悔当初未能及时察觉表姐的自杀举动。
认清了这一切,我心理感觉轻松了许多。因为在此之前,无论我怎样启发佳莎不要对室友之死过分地内疚自责,都不能使她改变看法。这回佳莎终于说了实话,使我看清了她问题的根源所在,再帮助她也就有方向了。
于是,我决定将两个人的死连在一起谈,以使佳莎意识到,她现在这样对室友之死深感内疚,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定宣泄当初对表姐之死的自责心情。
我向佳莎解析道:“你现在对室友之死这样难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你在潜意识中认定表姐之死与你未能及时加以察觉与拯救有关,所以始终摆脱不了自责对你的困扰。而今,你室友的自杀,使你在潜识中重温了当初表姐之死对你的精神折磨,再次陷入自责内疚的深渊当中不能自拔。这都是因为你室友的自杀地程与你表姐的自杀过程有许多雷同之一处,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佳莎对我的解析一再点关称是,说:“噢,原来是这样的。我以前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接着,好坦白说:“其实从发现室友自杀的第一刻开始,我就感觉在重新体验表姐之死的痛苦。我一直想把这件事情告诉你,却又害怕你会嘲笑我这么不吃教训,得蹈覆辙。所以好几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现在说出来这一切,我感到轻松了许多,因为我再也没有什么事情还瞒着你了。”
我点点头说:“是呀,你现在全都讲开了,也就解脱了许多。而事实上,无论是室友之死,还是表姐之死,你都是个受害者。”
“为什么呢?”佳莎问我。
“因为在此之是,你一直把对表姐和室友之死的懊悔之情弊在心里,没有它们彻底讲出来。这给你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使你不能坦然地面对你与她们的关系,并在潜意识中把自己当作促使她们走上轻生道路的罪魁祸首,所以你会感到烦躁不安。”
佳莎点点关。
“更重要的是,你这块心病不除,就会永远受它折磨。而且你将来一听说有什么熟人自杀,还会陷入自责的深渊,你信不信?”
“咽,我信,”侍莎说:“其实上次表姐死的时候,我就非常悔恨自己,但我一直没有机会把这些痛苦讲出来。我曾好几次与父母谈起此事,可他们总是劝我不要想么多,也不要再与他人谈论这事了。他们总是说,表姐是自己要死的,与我无关。所以,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人要向前看,不要向后看。”
“那你怎么看你父怎么看你父母说的话呢?”我问挂莎。
“我承认他们说的话有道理,但我做不到。”
请扫除埋藏在你心底的“垃圾”
接下去,佳莎给我讲述了她与表姐的特殊关系。
原来,佳莎小的时候,父母趁驻外工作之际,留在了西方,后来辗转去了美国。这使得佳莎与父母亲,关系非同寻常。
表姐的父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出任纳粹德国傀儡政府中的高官。罗马尼亚解放后,他即被解放阵线处死。这使表姐当年备受刺激各歧视,心情也很压抑,所以她梦想移民到美国来,开始新的生活。10年前,表姐终于如愿以偿,和佳莎一同移民来到了美国。结果,佳莎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而表姐即总是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人也开始变了。
“变得脾气急躁了。以前,表姐对我一向很好,也很耐心。她小的时候,人很漂亮,曾幻想成为一个明星人物,但由于舅父的缘故,没人愿意培养她。所以表姐就把全部的梦想都寄托在我身上了,梦想把我培养成一个像科马内奇那样的体操明星。但我就是不喜欢体操,表姐也拿我没办法。后来,她又想把我培养成为一个电影明星,经常带我看各种电影,还给我讲她以前看过的电影,评论其中的演员们哪里演得好,哪里演得不好。表姐还常说,如果在罗马尼亚拍不成电影,就去美国拍。那里有好多电影片厂,也有好多的机会……”
说着说着,佳莎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嘴角一噘一噘的,两行热泪滚滚而下。
沉静了片刻后,我开口说:“你对表姐的思念是很深的。”
“是呵,所以我父母让我忘掉表姐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无法理解我与表姐之间的那种深厚感情。表姐死之前那几天,我要是注意到她的异常表现,主动跟她说话,表姐也许就活下来了。而她要是看到我今天能在哈佛大学读书,该有多高兴呵!”
“是呵,”我回应说:“你这么思念表姐,却一直没有机会把这人参埋藏在心底的思念和悔恨说个透,这是使你这些年来不能平静地面对这段往事的根本原因。”
“噢,你指的是什么?”佳莎问我。
“我是说,以前你父母总是让你不要想那么多,要向前看。广义外之意,你应该把这段不快的往事忘掉才对。但它只是一回避问题的做法,本质上没有解决问题。你看,这就好比你把一堆发霉的食物扫到地毯底下,表面上看来,那堆垃圾是消失了。但事实上,经并没消失,而是藏在地毯下面腐蚀着你的地毯,直到烂掉它的一角,使你蒙受更大的损失。而现在,你把当初的精神痛苦都讲了出来,就好比把那堆垃圾从地毯下面清扫去一样,使它不再来干扰你的情绪,折磨你的心灵。”
佳莎使劲点点头说:“你比喻得真是太贴切了。我想,我之所以对室友之死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就是因为当初表姐死的时候,我没有能把内心的愧疚与委屈都说出来,理顺其中的关系。现在都说出来了,我真的感沉舒服多啦。”
我点点关。
“以前,我总觉得我父母说的话有问题,但我一直说不清问题在哪里。今天我明白了,问题就在于,他们只懂得要我尽快忘掉这段痛苦经历,却不懂得如果我不把一切谈清楚,就永远无法坦然面对这一事件。”佳莎睁大眼睛说。
“嗯哼。”我点点关。
“所以,我摆脱不了对表姐之死的内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父造成的,因为我还没有获得心理平衡呐,你说对不对?”佳莎问我。
“你真是该来学心理学的了。”我开玩笑说不说。
“我迟早会的。”佳莎也笑着答道。她深深地吐了一口气,接着说:“唉,要是人人都懂点心理学就好喽,也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了。”
“你的心结终于解开了,我真是替你高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我问。
佳莎想了想说:“我有一点还是不明白,那就是,我为什么会总觉得我本来是可以挽救表姐和室友的?”
我没有直接回答她的提高,而是反问她:“你认为你真的有能力这样做吗?”
“这个,我也不肯定,但如果我早点儿观察到她们的情绪变化,或是更敏感些,我至少会做点儿什么的。”
“做点什么?”
“比如说,我可以带她们出去走一走,散散心的,那样做至少会让她们感到有人在关心她们呵。”
“那样做又能帮助她们多少呢?”
“那你的意思是,你总是觉得你本来是可以挽救她们的,但你没有想到,她们问题的解决已经远远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她们需要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甚至去看医生。所以你为自己未能及时挽救她们两个人而懊丧不己,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必要的。你说呢?”
佳莎叹了口气,若有所思地说:“唉,看来我真是该把这事看开些,我要是能挽救得了她们,那当然最好了;可我没能挽救得了她们,本质上也不怪我,是吗?因为就像你说的那样,她们的问题确实不是我所能解决得了的。不过室友就这么死了,还给我留了遗言。里面就是有埋怨我的意思嘛。所以我承受良心的贵,也是理所当然的,要不然就更对不起死者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人已故去,你觉得吸取了什么教训?”
“我想我一定要变得更加细心,善解人意。这份做人的功夫的确比做学问的功夫更重要。”
“还有呢?”
“还有,就是以后要是再遇到这类事情,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也知道该怎么调节自己的心情了。嗯,这么想,我真感觉好多了。人真的要学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从不同角度来认识,那样才能把心情摆平,你说呢?”
佳莎眼里闪过一种我以前未曾见过的神情,她紧盯着我的双眼,充满了自信。
我知道,这回佳莎的心情算是真正平静下来了。看着她展开双臂,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我的心亦舒展起来。
佳莎终于解脱了自己
佳莎终于解脱了自己。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感觉灰暗了,也不再对室友之死感到那么内疚自责了。
她望着我屋中那幅大海的油画评论说:“我感到自己就好像刚从那翻腾滚滚的大海中游到了岸边,虽然浑身上下筋疲力尽,心情却感到无比轻松。”
的确,佳莎室友的互,使她的生活像海潮般地翻腾了一番。就在前些天,她的心情却又似那画中风平浪静的岸边。佳莎埋藏在心底多年的结扣被解开,生活恢复了平静。由此,她明白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
佳莎对生活更加充满了信心。
接下来,我们又讨论了一些具体的事情,例如,是否要搬回宿舍去住?怎样通过参加不同的活动来调整心境?怎样应付当前的学习压力等等。
通过这些讨论,佳莎决定与房东协商,尽快搬出现住处。同时,她还打算在近两个星期内,多参加一些朋友的聚会。为帮助佳莎调整心情,我专门给她的两位任课教师写了信,请他们延迟佳莎交作业的时间,以确保佳莎专心地放松情绪。此外,我还给我的一些朋友打了电话,请他们协助佳莎寻找新住处。
最后一交见面,佳莎告诉我:“我本来很担心你这个大男人不会很好理解我这个小女子的心思,现在我不再担心了。”
我回答说:“我为你咨询,也一直担心你不能彻底解脱你的精神烦恼,现在我也不再担心了。”
佳莎会心地笑了。
在这笑中,我结束了为佳莎的咨询。
个案分析
佳莎的“未完成情结”是如何解开的?
心理咨询之难,心理咨询人员时常扮演精神分析学家的角色,像弗洛伊德那样发出一串发人深省的总是令人听了顿有所悟,从而解开一个又一个系在心底的结扣。
所以,弗洛伊德说,精神分析的目标就是使人找到无意识行为背后的意识原因,是很有道理的。
在最初为佳莎咨询时,我一直以为她室友之死的内疚是完全出自一种悼念之情,所以理所当然地会感到伤心。由此,我曾试图用“现实疗法”来帮助她缓解其负疚心理。但无论我臬启发佳莎不要对室友之死过分自责,她还是跳不出自责内疚的圈子。
后来,我改用了“精神分析”方法,开始与佳莎讨论她内疚之情的潜在因素,结果发现这本质上是因为佳莎在裣她对表姐自杀的悔恨之情。正是这种悔恨情绪的宣泄不足,构成了她潜意识中的“未完成情结”,使用权她甘心忍受当前的内疚煎熬。“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所创立。它内容庞杂,包括潜意识理论、人格理论、性欲理论及精神防御理论等方面。
佳莎起先对这种“未完成情结”的潜意识到作用并非清楚,直到我帮助她领悟到室友之死与表姐之死的关联后,她才彻底宣泄了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创痛,从而解开了心中的“未完成情结”,最终摆脱了内疚对自我的煎熬。
这使我想起了早年在国内看过的一部名为《爱德华大夫》的美国译制片,其中爱德华大夫的“未完成情结”使他一看到横条性的东西就感觉紧张。这种心结是无法靠劝说来加以摆脱的,惟有将其解析清楚,才能使他最终获得解脱。
同样,在对佳期莎的咨询上,我不将她对室友之死过分悲哀的潜在动机搞清楚,也就无法“对症下药”。
更重要的是,我通过一步步的发问和提示,帮助佳莎调整了其认识中的极端和偏差。由此,她终于获得了心灵上的彻底平静,甩掉心理包袱,轻松前行。
这就是我帮助佳莎解开其
“未完成情结”的方法。
心理咨询
为什么要帮助人清除掉心底的“垃圾”?
通过这次咨询经历,我认识到,做心理咨询一定要善于多提问题,多做联想,为的是帮助人清除掉埋藏在心底的“垃圾”。因为来询者常常是当局者迷,如果咨询者不能帮助他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也势必会跟他迷到一块去了。
]这就是我最初为佳莎咨询时的体验。
其结果,我自己也一度陷进了佳莎的“迷魂阵”中,不能帮助她有效地摆脱其精神痛苦。后来,当我意识到佳莎的瓜是非同寻常时,才慢慢跳出她的为局,发现其问题的核心所在,最终帮助好也跳了出来。
此外,帮助佳莎康复情绪,不仅要有不良情绪的宣泄,还要有具体的行动配合,如换房子、延缓交作业时间心脏帮她总结经验教训等。因为宣泄只能使佳莎改变原有的认识方法,而具体行动才能进一步巩固她的情绪转变。
这也是我从此次咨询中获得的经验。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的是,把心底的“垃圾”藏到地毯底下的做法,可能会很有害于来询者的心理健康。对于人的某些精神痛苦,如失恋之苦、丧亲之悲、落选之憾、输赛之恼、败考之愤等,是不能简单地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策略的。与此相反,疳这些精神痛苦彻底地谈出来,说明白,才会真正解除“未完成情结”对来询者的精神折磨,使他获得内心的平衡,看开眼前的一切。
在这里,摆平心理的矛盾,看开不顺心的经历获得这一层次上的认识,便是成熟,更是成长。
这也是我在前面民谈到的心理咨询要达到的两个目标,即成长与解开“心结”,这两者是承上启下、相辅相成的。
不然,一块心病压在心头,天长日久,必然会越积越深、越压越重,最终形成人心灵中一个巨大的“黑洞”,给他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带来干扰。
这即是清除心底的“垃圾”
对维护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人之心理健康可从中医之“通者不痛,痛者通”
的原理中获得什么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会为一时之情感打击而情绪抑郁,甚至精神失常?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些人蒙受情感的打击(如失恋、落榜等)已是痛苦万分,面雪上加霜的是,他们左右的亲人或朋友不知道怎样做才能真正的安慰他们,只知道一味地劝说他们尽量想开一些,忘掉过去,展望未来。
殊不知,这可能是最不入耳的话,而且可能在帮受害者的倒忙。因为安慰一个人,不一定非要他忘记过去,而应该帮助他学怎样正确地面对过去。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创伤没有得到及时的宣泄和舒解,可能会留下许多后患,精神抑郁就是其表现之一。
总之,人蒙受了某和精神刺激,一中气吐不出来,反而咽回肚子里去不但会使他对往事耿耿于怀,还会慢慢地侵蚀他的精神健康。这一现象,正应了中医之“通者不痛,痛者不通”的辩证原理。可惜许多人不明白这一点,眼看着悲剧在发生,知所措。
本案中,佳莎之所以能康复情绪,本质上就是因为她得到了心灵上的彻底解脱。不然,什么熟人一出事,她就可能会自责一番,你信不信?这本质上就是因为她的心理“痛结”没有被疏通。其实,如果当初佳莎的表姐和室友的“痛结”也能有机会得到疏通的话(无论是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还是不堪学习的压力),相信她们都会活下来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经常想一想:
通者不痛,痛者不通。
心理咨询小知识:
弗洛伊德是怎样创立“精神分析”学说的?
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说可说是历史的偶然。
弗洛伊德年轻时在维在纳大学医学院读书,曾一度对脑神经科发生过浓厚的兴趣。他当年的梦想是成为一个脑神经学家,专搞科学研究。可惜他要分担家里的经济负担,再加上他身为犹太人,很难打入知识界的上层社会,所以他不得不放弃这一梦想。
由此,他完成了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的学业,成为一名开业医生。后来,他与一名叫布洛伊尔(J.Breuer,1842~1925)的奥地利医生合作,研究“催眠暗示”对歇斯底里患者康复的作肜,才逐渐创立了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在其正式命名之前,弗洛伊德曾将这种特殊的疗法称作“谈话疗法”(talking cure)。
人们都知道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开山鼻祖,但人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弗洛伊德在投入“谈话疗法”的研究之前,曾发表了10余篇有关脑神经的学术论文;而且弗洛伊德一生除了做精神分析之外,还要靠行医和写文章来补充家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