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认为自信的本质在于定见,对此,我深有感触。课题分离,边界,也是最近给我启发的一些词,感觉很多时候,纠结、拧巴往往源于缺乏定见和边界感,背负着自己本承担不了或者不必承受的事。勇于拒绝自己不擅长,做不了的事情,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信。
前天,有个客户向我咨询职业选择,他创业了几年,如今已入不惑,现计划回职场,但工作机会不多,他对职场的了解也有些生疏了。
上个月中旬,朋友给他介绍了A公司,属于创业型公司,和A公司的老板也接触了一段时间,几乎毫无保留地帮A公司搭桥引线,拓展新业务。但是,A公司至今未正式给他商谈职位待遇情况,此时,某猎头给他推荐了B公司的机会,B公司相比A公司规模大、是比较成熟的企业,而且距离家更近,如果有机会能进B公司,算是更好的选择吧。
客户的纠结在于,自己如果去了B公司面试,是否存在两家老板相互认识,如果两个老板相互交流,自己不仅B公司去不了,A公司这里的机会也没有了。
客户希望我能给出一些选择的建议,但帮客户选择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还是得回归这个事情的本质来看。
客户只是想要获得一份比较靠谱的工作,如果A公司足够靠谱,他就不会再去考虑B公司的机会了。因此,症结依然在于客户和A公司(老板)之间的关系。
如果,客户能够做到让A公司的老板依赖于他的人脉关系和专业能力,界定自己和老板的边界,他的自由度会更高;
如果,客户能够很清楚,自己看重回职场要的是什么,是否要受制于职场的雇佣关系,他可以有更多与A公司老板关系的选择;
如果,客户重新建构自己参见面试的意义,通过面试拓展职场见识度,他就能够自圆其说自己的选择,坦然面对他所猜忌的可能。
归根结底,如果客户对自己回归职场更有自信一些,如果客户清楚自己的需求和职场博弈规则,这些纠结,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