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一直是大公司的专利,可到现在的时代,创新已经是千万小公司撼动大公司地位的不二法宝。克里斯坦森在其《创新者的窘境》中说到了大公司的弊端。而且因为其受聘于大公司,往往也是基于大公司的现状做出的结论,因此与其说是创新者的窘境不如说是大公司的窘境。而小公司则没有大公司的情况,也就不存在创新者的窘境。
创新有两种,软创新和硬创新。
软创新是指商业模式上的创新,通过软件就可以实现。这种创新很容易被人复制。所以在一开始就要快速地占领市场,建立起壁垒。
硬创新是指具有专利性的创新,其他人很难复制,即使复制了,但是由于专利壁垒也很难使用。硬创新从实验室到真正的市场化需要5到8年的时间,资金需求上千万。
软创新因为没有专利壁垒,没有抄袭不抄袭一说。之前,总是说中国抄袭美国。其实现在美国人民也开始借鉴中国人民的智慧成果了。其实,早在中国建国就在照搬苏联模式,难道也是抄袭?还是那句老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拿来主义”只要适用于当下就好了。
那么在硬创新上,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为存在专利壁垒,因此很难被他人复制。不过硬创新真正转化成市场中认可的产品也很难。因为,发明硬创新的人往往是大学教授之类的人物,他们具备创新的能力。但是他们不具备市场转化能力。当今是社会分工极其细化的时代,需要具备有协同能力的组织者与具备创新能力的人相结合才能真正完成市场转化。
为什么说需要协同能力的人?因为,一个创新不可能包括了方方面面,必须与他人协同做事才能完成真正的任务。而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则很少。
在这方面,中国投资人更多地在看90后,甚至看00后。而美国则是在看谁已经创建过成功的公司。而创建公司的人则更有能力领导新的公司走向成功。同时,新创公司也在看什么样的投资人更适合。比如中国背景的投资人往往更吸引人,因为有巨大的中国市场。这是资源与能力的结合。
最终结论,制造未死,同时将更有发展前景,而今后具备协同组织能力的人则更具备创业成功的因素。中国在科研转化方面将可能向美国的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