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最后一天,我们照例在商场泡了一天,晚上回家路上,和先生聊着天。不知道怎么的,就聊回了我爷爷过世时,我母亲火速带着我儿子连夜赶回老家的事儿。
先生当时在出差,他认为儿子那么小,不适合出现在丧事现场。所以建议我妈等一个晚上,等第二天他回来。可是我妈当时火急火燎,一来我爸电话里情绪很激动地催得紧,二来她觉得老人过世了,死者为大,做媳妇的应该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
最终那天我妈还是带着孩子回去了。其实我自己已经记不清她是坐的什么车几点到的老家,我只记得我当时没有跟着回去,先生第二天就立刻赶回老家带着孩子了。
就这个破事儿,先生不提起来我都想不起来,居然我俩最后为此事大吵了一架,因为他的两句评论:搞不清这到底是不是你儿子;人已经走了,这样抛下小孩子的立场跑回去尽所谓的孝,愚昧不懂周转。
我当时真的是火冒三丈!这不,过去一晚上了,我睡一觉爬起来又开始愤愤不平。
但是坐在这里,我又冷静想想,才明白:大多数时候,矛盾都产生于各自坚持不同的重点。在这个事情上,我妈在乎的是我爸的态度和情绪,还有她的名声;我自己在乎的是我的工作可以不中断;先生在乎的是儿子。
然而,有意思的是,昨天晚上,我们吵起来的时候,我说的是:死的是我爸的爹,不是你的,你当然不能理解他了。还有,你以为你很了解我妈吗?在她那里,名声和老爸的情绪是最重要的。你不了解,还要在这里妄下论断。
可能这些话激怒了他吧,就像他有些话也把我惹毛了。
我就在想,如果我昨天想明白事情中每个人的首要关注点,开口之前组织好语言,确保言辞的客观性,就好了。可是,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难啊。
难归难,到底是我们作为一个人,逃脱不掉的修行。可能我没有办法一步到位,但从此以后,分析事情首先看每个人的首要关注点,想明白了再决定开口,没想明白或者脑子里语言没有组织明白,就笑一笑不开口,这总归是没有错的了。
再者,我们自己做决策时,也要先搞清楚,排在我们关注点清单第一位的,究竟是啥,给它定位清楚了,并且清楚明白的也将之告诉事情的利益相关方,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