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十六、柔和(分三科) 未一、徵
【云何柔和?】
這是第十六科叫做「柔和」。
怎麼叫做「柔和」呢?分三科,第一科「徵」,怎麼叫做「柔和」?
下邊就解釋,分二科,第一科「舉成就法」,他成就的這個柔和的相貌。
未二、釋(分二科) 申一、舉成就法
【謂如有一、於大師等具足成就慈愍身業,具足成就慈愍語業,具足成就慈愍意業。與諸有智同梵行者、和同受用應所受用,凡所飲食無有私密。如法所獲如法所得、墮在缽中為缽所攝而為受用。】
「謂如有一」,就是這個修行人。「於大師等具足成就慈愍身業」,這個「大師」當然是佛,這個「等」就是其餘的同梵行者,和尚、阿闍黎乃至同學,這一切同梵行者。「具足成就」慈愍的身業,這個慈能與樂,就是歡喜他好,這樣的心情,對任何人都有這種心情;我不願意你有不如意的事情,希望你心情快樂身體健康,希望你善根增長,這一般的這些情形;對於佛當然是特別恭敬。「具足成就」慈愍的語業,這語言也表示慈愍的這種語業。「具足成就」慈愍的意業。這個身口意都是慈愍的,都是特別的良好,這是身口意這三種。
「與諸有智同梵行者,和同受用應所受用」,這個「所受用」的、那麼就是這些利,利和同均的這些衣服、飲食、臥具、醫藥這些事情。「與諸」有智慧的「同梵行者」,這個「有智」也就是有出離的願望,而能修學聖道的人。「和同受用應所受用」,大家和合共同的受用「應所受用」的事情。是什麼呢?下面說「凡所飲食」,這一切所飲食的事情,這個飲食。「無有私密」,他沒有說自己偷偷地吃什麼東西,沒有這回事情。「如法所獲如法所得」,依法得到的這些財、這些飲食、衣服、臥具、醫藥這些事情,「如法」所得到的。如果說是在施主那一方面,他的財都是如法所得,這是一方面;而我們修行人去得這個財的時候,也是如法所得,沒有非法得來的東西,這就是兩方面說。「墮在缽中為缽所攝而為受用」,那麼這就是利和同均的意思。
《披尋記》八八四頁:
【如法所獲如法所得等者:〈攝事分〉說:若物不依邪命非法方便獲得,此物名為如法所得。若物已置在於缽內,當知此物名墮缽中。若物雖未置於缽中而將欲置,當知此物名缽所攝。(陵本九十九卷二十頁)此應準知。】
「如法所獲如法所得等者」:〈攝事分〉說:「若物不依邪命」,這個衣服、飲食、臥具這些物,不是依這個邪命而來的,譬如說你有欺騙性得來的東西那就是邪命了。就是出家人也是這樣子,在家人也是,在家人你去得這個財,你也要合法,你有欺騙性也就是邪命了。「不依邪命非法方便獲得」,不是那個「非法」,不合法的方法得到的東西。「此物名為如法所得」,這就是「如法所得」。
「若物已置在於缽內」,若是這個東西放在你的缽內了。「當知此物名墮缽中」,就是墮在缽中。「若物雖未置於缽中而將欲置」,但是他想要放在你的缽中。「當知此物名缽所攝」,「為缽所攝」是這樣意思;就是那個施主想要把這個東西放在你的缽裡面,那叫「缽所攝」。這是(陵本九十九卷二十頁)。「此應準知」,這個(陵本九十九卷)上這麼解釋,這一段文應該按照那一段文就可以知道了。
【同戒同見。】
這個「同梵行者」大家同受一樣的戒法,都是這樣的戒,沒有說特別不同的地方。「同見」,在佛法的真理上同一個見地,都是諸法無常、是無我的,都有這種思想。
申二、釋柔和義
【成就如是六種可樂可愛可重無違諍法、易可共住,性不惱他;與諸有智同梵行者共住一處、常令歡喜。】
「成就如是六種可樂可愛可重無違諍法」,前面這一共是六種身口意。通常這個六種和合;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這身口意是這樣子。這上面都說是「慈愍」當然就是可以同住,大家的語言上也沒有衝突,心情都是快樂的,身口意這是三個。「與諸有智同梵行者和合受用」,這個就是利和同均。「戒、見」那麼就是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加在一起就是六種。這六種都是「可樂」、可歡喜、可愛樂、可尊重「無違諍法」。「易可共住」,你成就了這六種功德,人與人彼此之間就容易共住。「性不惱他」,你都是慈愍的,身口意都是慈愍的,就是你有這樣的心腸,你當然不會去惱亂那一個人。「與諸有智同梵行者」共住在一處,「常令歡喜」,大家都歡喜,你有這個慈愍心,我令你歡喜,你也令我歡喜,大家這樣子。
未三、結
【是名柔和。】
「是名」叫做「柔和」。
《披尋記》八八五頁:
《成就如是六種可愛可樂可重無違諍法者:慈愍三業,是謂前三。同受財物,是為第四。同戒、同見,是為第五、第六。言可樂者,即是可愛可重總名。〈攝事分〉說:由二種相成可樂性:一、體彼有德而尊重故,二、荷彼有恩而慰意故。(陵本九十九卷二十頁)此中可愛,即彼慰意增上。可重、即彼尊重增上。言無違者,謂離貪等所有擾惱故。言無諍者,和合方便共為一事故。》
「成就如是六種可愛可樂可重無違諍法者:慈愍三業,是謂前三」,這六種和合法,就是最前三個。「同受財物」是為第四個。「同戒、同見」是為第五、第六,這加起就是六個。「言可樂者,即是可愛可重總名」,這「可樂」是總說的,下邊那個「愛」和「重」、「無違諍」是別說的;這是「可愛可重」的總名。
「〈攝事分〉說:由二種相成可樂性」,你有二種良好的相貌就叫做「可樂」。「一、體彼有德而尊重故」,第一個,這個「體」者就是明白的意思;我知道那個人有修行,他有戒定慧的功德,這個人止觀修得很好,就是有這種功德的人就值得尊重,這叫做「可重」。「二、荷彼有恩而慰意故」,那這就是「可愛」。這個「荷」就是感謝的意思;感謝他有恩,他對我有恩。說我去看醫生,他開車送我去看醫生,那麼這就是有恩。或者我有錯誤的地方,他肯告訴我:「這個地方不對」,這就是有恩了。就是種種的,他有慈愍心來照顧我,他就是對我有恩了。荷彼有恩「而慰意故」,這是令我心情得安慰的,這叫做「可愛」。「此中可愛,即彼慰意增上」,這裡面說這個「可愛」,就是那個〈攝事分〉說的那個「慰意增上」這一方面的事情,「可重」即彼「尊重增上」。
「言無違者」,就是那個「無違諍」這個什麼意思呢?「謂離貪等所有擾惱故」。「違諍」,我說東你偏說西,大家有衝突,那就是…不是貪的原因就是瞋的原因,就是貪、瞋、痴的原因才有衝突。現在「無違諍」就表示這個人沒有這個,貪瞋痴不動,這個意思;沒有這些貪瞋癡的擾惱的事情。「言無諍者和合方法共為一事故」,彼此和合共為一事而沒有衝突,那就是因為有前面這六種功德的關係。
這就叫做「柔和」,這「柔和」的內容是這樣子。
(2018.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