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在外做得多成功,即使两鬓斑白,眉眼沟壑肆起,在故乡的眼里依旧是一个还未长大的孩子。背井离乡,独自来到陌生的城市生活,在每晚都只能看见花花绿绿的城市闪烁着霓虹灯光,早已记不清有多久没见过了故乡的明月了。
记忆里故乡的月亮总是格外的圆。每到晚上,辽远的苍穹就会挂着一个大大的、亮亮的玉盘。皎洁的月光在田野上洒下一层层清辉,照耀着绿油油或金灿灿的水稻随着从山间吹来的风狂野的起舞。月光下细细簌簌掉落的树叶、此起彼伏的蛙叫声与虫鸣声,是散发着孤傲与清冷魅力的月亮的忠实追随者,就连聒噪的蛐蛐都会停下来仔细地欣赏。在乡村,泥土的芬香、稻花的清香、流水的净香应该是清辉月色的最高礼遇,每一物什都在夜晚拿出了最好的一面迎接月光的洗礼。
故乡里的人喜欢乘着月色或是坐在庭前的葡萄树下喝二两小酒,亦或是走家串户谈谈今年的收成,每一个走在相间小路上的人,脸上挂着的是对生活的满足与欣慰。还没出走故乡时,我总喜欢在晚上与奶奶和爸爸围坐在家门前的石桌上,撑着下巴听他们讲述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形形色色的故事,听他们诉说所有的善良。月光下,家人间相濡以沫的互相扶持在这一刻刻进了骨子里。
乡村的月亮很明,月光下的人也很明。每一个世世代代都与庄稼打交道的人,都特别喜欢清冷的月光,不为别的就为看的通透。朴素的庄稼人没有太多的愿望,夜晚只要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祥和就已足够。功名利禄、高楼荣辱在庄稼人眼里还没有一亩长势喜人的禾苗更惹人喜爱。名利场的弯弯绕绕、油腔滑调是他们所不齿的。“做人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了来时的路”,这是家训,也是祖辈做人的准则。
山野吹过的风交织着月光,不急不徐地慢慢诉说独有乡村的韵味,把乡村里每一个人的淳朴、善良、热情细细地讲给这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里的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