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格局》:深入了解学校的四个方法】#凯妈读书笔记# Day 91

最近,广州各区的中小学陆续召开开放日活动,小学、初中择校成了家长群里的热门话题。因为户籍、房产、学籍等因素,很多人可选择的余地其实并不大,但也还是有选择。今天刚好读到《父母的格局》这本书将深入了解学校的四个方法,与大家分享:

方法一:看看学校的毕业生去了哪里

如果毕业生去的学校,都不是你家孩子想去或能力够得上的学校,应该尽早考虑换一个学校。这一点,对于初中择校的家长和孩子可以参考。

方法二:在学校的开放日,亲身感受一下学校的氛围

校风与学风是无形的,但又实实在在影响孩子的每一天。现在各个学校的开放日就是我们和孩子感受学校氛围的好机会。去学校走走,看看老师上课的情景,和操场上的孩子聊聊天。

参加学校的开放日活动十分必要,我的孩子在小学入学择校时去参观了好几所学校,其中就有孩子去了学校之后表示不喜欢、不愿意上的。试想,如果把孩子放在他不喜欢的学校6年,会是什么结果呢?

方法三:研究一下学校的授课方式

现在,全人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的教学也不断改进。

看一看意向的学校教学方式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体验式的学习项目、上课会不会安排小组讨论、有没有特色的跨学科课程、是否有兴趣班、有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吗、有戏剧舞蹈朗诵演讲等才艺项目吗,等等。

有这些至少显示这是一个兼顾孩子身心、能力和品格的学校,你的孩子可能会因此发展出新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特长。

方法四:评估一下学校的作业量

如果你的孩子是学霸型学生,可以选择作业量大、压力大的学校;如果你的孩子暂时还缺乏自觉性和自信心,可以选择一个压力适度的学校,避免因为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和作业上而影响其他发展和亲子关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