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学习第4天《牧民第一》第4节“十一经”

弘毅乐学书院《管子》学习第4天

《牧民第一》第4节“十一经”

原文阅读

        错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下令于流水之原,使民于不争之官,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

        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使民于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明必死之路者,严刑罚也。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强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时也。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则国安,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量民力则事无不成,不强民以其所恶则诈伪不生。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

        右十一经。

字词注释:

[1]错:通“措”。安放,处置。

[2]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涸,干枯,枯竭。府,古代收藏财货、文书的地方。此指收藏东西的地方。一说此二句,“积”下当有 “食”字, “藏”下当有 “富”字。

[3]下令于流水之原:即政令顺应民心,民则顺从如流水。此句用水自源头顺流而下比喻政令顺应民心,易于推行。流水,在此指民众顺从。

[4]使:使用。官:在此指职位、岗位。一说为“官府”。原,同“源”。

[5]复:可以重复的事情。在此指不欺诈民众的意思。

[6]有德:能躬行实践而有所得的,称为“有德”。也可泛指有德行的人。

[7]五谷:五种谷物,一般指黍、稷、粟、菽、麦等。此处泛指各种粮食。

[8]六畜:马、牛、羊、鸡、狗、猪。在此泛指各种牲畜。

[9]各为其所长:使百姓各尽其所长。

[10]信:守信。此处指兑现。庆赏:奖赏。

[11]偷:苟且。一世:一代。犹如说“短期行为”。诸侯世代相及,不可偷取一代之苟安而不顾其后。一说“世”疑作 “时”,以音近而讹。

[12]士经:当作“十一经”。古代竖写,“十一”并作“士”。指上文所说的十一项治国要略。

译文参考:

      把国家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把粮食积存在取之不尽的粮仓里,把财货贮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里,把政令颁发在事物根本的位置上,把人民安置在没有争执的职位上,使人民清楚犯罪必死的道路,向人民敞开立功必赏的大门。不去做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不追求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不立足于难以持久的地位,不去做不可再行的事情。

      把国家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就是把政权交给有德行的人;把粮食积存在取之不尽的粮仓里,就是要努力从事粮食生产;把财货贮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里,就是要种植桑麻、饲养六畜;把政令颁发在事物的根本上,就是政令要顺应民心;把人民安置在没有争执的职位上,就是要人民各尽所长。使人民清楚犯罪必死的道路,就是要申明刑罚;向人民敞开立功必赏的大门,就是要奖赏信实;不去做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就是要度量民力;不追求不应该得到的利益,就是不用人民所厌恶的方式去强迫他们做事;不立足于难以持久的地位,就是不贪图一时的侥幸;不去做不可再行的事情,就是不欺骗人民。这样,把政权交给有德行的人,国家就会安定;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粮食就会充足;种植桑麻、饲养六畜,人民就会富裕;政令顺应民心,威令就能贯彻;使人民各尽所长,器用就能齐备;申明刑罚,人民就会远离邪恶;奖赏信实,人民就会不怕危难;度量民力,事情就没有不成功;不用人民所厌恶的方式去强迫他们,欺诈虚伪的行为就不会发生;不贪图一时的侥幸,人民就没有怨恨;不欺骗人民,人民就会拥戴君主。

      以上是“十一经”。

核心内容解读

      第四节“士经”,当作“十一经”,为《牧民第一》的第四节,主要阐述治国驭民所需要的经常性措施。从官吏选择到政令施行,提出了十一个方面的要求,具有微观性和操作性。前半段像是经文,后半段像是一句句解释经文。

        “错国于不倾之地”,将国家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指的是“授有德也”,就是把官职授予有德之人。因为“授有德则国安”,把政权交给有德之人,他们不会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欺上瞒下,里通外国,国家就能安定。“积于不涸之仓”,把粮食积存在取之不尽的仓库里,指的是“务五谷也”,就是要努力从事粮食生产。“藏于不竭之府”,把财货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中,指的是“养桑麻、育六畜也”,就是要种植桑麻、饲养六畜,发展副业。“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努力从事生产,粮食就会充足,人民就可以富裕。“下令于流水之原”,政令下达在流水的源头,指的是“令顺民心也”,就是要使政令顺应民心。“令顺民心则威令行”,法令能顺应民心,就可以贯彻下去。“使民于不争之官”,这里的“官”是事务的意思;把人用在无可争议的事务上,指的是“使各为其所长也”,就是让他们各尽其所长。这样他们做起来顺手,就不会不高兴,也就不会有争议。“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使人民各尽所长,用品就能齐备。

      “明必死之路”,向人们指明犯罪必死的道路,指的是“严刑罚也”,维护刑罚的严肃性、公平性,不让任何人有侥幸心理,以为犯了罪可以躲过刑罚。“严刑罚则民远邪”,刑罚严厉,人民就不会去干坏事。“开必得之门”,向人们敞开立功必赏的大门,指的是“信庆赏也”,就是奖赏要信实,承诺的奖赏一定兑现。“信庆赏则民轻难”,奖赏信实,人民就不怕死难。

      “不为不可成”,不勉强去做办不到的事,指的是“量民力也”,就是要考虑民力是否能承受得起。“量民力则事无不成”,考虑民力而行事,就可以事无不成。“不求不可得”,不追求得不到的利益,指的是“不强民以其所恶也”,就是不强迫人民去做他们厌恶的事情。“不强民以其所恶则诈伪不生”,不强迫人民去做他们厌恶的事情,欺诈作假的行为就不会发生。“不处不可久”,不立足于难以持久的地方,指的是“不偷取一世也”,就是不贪图一时侥幸,去做冒险的事。“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贪图一时侥幸,人民就不会抱怨。“不行不可复”,不去做不可重复的事情,指的是“不欺其民也”,就是不欺骗人民。骗骗老百姓一次、两次可以得逞,但老百姓不可能永远被欺骗。“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不欺骗人民,人民就拥戴君王。

        这一章和前面第三章,中心思想都是“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管子·形势解》中有一句话:“天下之有威者也,得民则威立,失民则威废。”所谓的政治权威,皇帝也好,总统也好,有人拥戴,就有权威;丧失了民心,权威也就没有了。清王朝失去了民心,末代皇帝溥仪下了台,就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两样,毫无权威。

        要顺民心,民心离不开“欲”字,所以就要给予,满足人民欲望。给予人民想要的,他们自然高兴;拿走人民的东西,他们自然不高兴。于是,统治者就要在“予”和“取”之间平衡,“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不能只取不予,而要以予为取,先予后取。不论是治理一个国家、地区,还是一个企业,都不能杀鸡取卵,而要放水养鱼。只有做好“予”,才能实现持续地“取”。

      这种在国家治理中平衡予取的思想非常可贵,体现出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不过,在管子时代,统治者“予”的目的是“取”,“予”是实现“取”的手段;而当今时代,国家治理的目的是让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美好,“予”和“取”的平衡和可持续,既是手段,更是目的。

背景知识

管子到底算哪个学派?

      《管子》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有道家之言,有儒家之言,有法家之言,有墨家之言,有名家之言,有兵家之言,有阴阳家之言,有农家之言。管子究竟归属哪个学派呢?《汉书·艺文志》将《管子》列入道家;唐代编的《隋书·经籍志》将其列入法家。自此以后历代官志都将《管子》列入法家。近人严可均、吕思勉把《管子》列为杂家之书。所以管子算哪个学派有三种说法。

      《管子》的哲学思想确实接近于道家,但是道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管子在政治上虽然也说“无为而治”,但实践中在政治上是非常积极进取的,主张通过改革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来建立“王霸之业”。他将自己的这套主张用来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讲过:没有管仲,就不可能有齐桓公的霸业。若完全“无为而治”就不可能去做这些事。显然将《管子》归入道家是说不通的。

        唐人修《隋书》时,又把《管子》归于法家。因为其中很多文章有明显的法家色彩,包括许多具体的治国方术。例如《管子》称:“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但是《管子》又不主张完全依赖法治,强调治国要顺民心,利民生,强调富民、爱民、亲民;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指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法家不会讲这些的,认为这些很虚伪。韩非子骂起孔子、孟子来是毫不客气的。法家主张君王享有绝对的权威,管子则不赞成,认为“独王之国,劳而多祸;独国之君,卑而不威”。《管子》的治国方术是主张“礼法并用”。这显然不是纯粹的法家思想,明显糅合了儒家思想的因素。所以也不能将其简单地归入法家。

      既不属于法家,也不属于道家,归入杂家就更不对了。《汉书·艺文志》称:“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如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杂家的两部代表作《淮南子》和《吕氏春秋》,是一批学者在短时期内把各家学派的书编在一起,给皇帝看,为皇帝治国所用,这叫做杂家。杂家的传承一直都有,像后来编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管子》显然不是这样。它是在很长时间内形成的,而且有自己很系统的思想。古人很清楚:《管子》和《吕氏春秋》、《淮南子》等杂家著作全然不同。

        那么,《管子》到底是什么家?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了解先秦时期的学术背景。先秦诸子的分类,始于汉代。先有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论“六家”,后有刘向和刘歆父子的“九流十家”。战国时期,天下志士各自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思想十分活跃。

        按照《汉书·艺文志》的说法,他们“各引一端,崇其所善”。这是当时学术界的特点。每一家都有一个强调的东西。如《吕氏春秋·不二》说:“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尸子·广泽》也说:“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囿。其学之相非也,数世矣而不已,皆弇于私也。”他们的主张由老师教给学生,学生再教给学生的学生,慢慢便成一家。各家互相攻击,好几代了还停不下来,都是出于一种私心。不过,当时各家大多尚未打出旗号,标榜自己是哪一家。

        到了司马谈和刘向父子,他们要对当时所看到的图书进行分类,为了叙述之便,才把先秦那些思想宗旨、学术倾向相近的著作归为一家,然后给以一个明确的名称。这些命名有些是先秦典籍中本来就有的,如儒家和墨家;有些则是原先没有而由他们创造的新名称,如名家、法家、阴阳家、道家等。所谓“六家”和“九流十家”,都是择其主要的思想流派而言。到了汉代,“家”的外延较前更宽泛了。归入同一流派的,有的有师承关系,有的并无师承关系。例如《韩非子·定法》记载:“问者曰:‘申不害、公孙鞅,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篇末则有:“故曰:二子之于法术,皆未尽善也。”这两位在很多问题上看法不同,明显不是一家,但没有人会怀疑申不害和公孙鞅是法家人物。可见在同一流派里,可以既没有师承关系,又“各引一端,崇其所善”,思想宗旨并不完全相同。

诸子百家并不像今天的政党、宗教、学派,界限那么明确。

      《管子》产生于诸子之学前,而成熟于诸子百家逐渐成军之际。这一时期思想学术的最大特点,是所有的学术混沌未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诸子取长补短、互相吸收。大部分学者吸收他人之长,来发展自己的一家之言。但他们走的依然是“各引一端,崇其所善”的路子。而《管子》则不同,走的是“包含百家、集众所长”的路子。它是一部“王霸之书”,目的就是为了帮助齐桓公创立霸业。凡是用得到的各家各派的学说,他都吸收。兼容百家成一家,融合各派为一派,既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思想,又有纵横家、兵家、农家的因素。因此,没法以“六家”或“九流十家”来加以简单规范。

      当然,从时间顺序上讲,究竟《管子》是某些诸子学说的发端,还是把某些诸子学说融入了自己的思想体系?现在很难说,还没有史料可以证明,当然还可以研究。不过,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从古人思想当中吸取当今有用的资源。

参考资料

1《管子解读:领导的智慧》,魏承思,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

2《管子(全二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李山 轩新丽 译注,中华书局,2019年4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42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6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8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7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90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32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74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8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9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8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4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