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秋菊,韶光易逝。距离第一学期结束还有半个月。开心快乐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高一第一学期即将结束,第二学期就要文理分班了,这意味着我们六个人就要被分去不同的班级。
在老师让我们自己考虑选什么科后,教室里听到的最多的话题就是“你想选什么科”。
课间他们都问了我,我也问了他们四个,可有一个人我却从来没问过。尽管两个人被分在同一个班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可我觉得那根本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因为我知道无论我们俩选的什么科都不会分在一个班,一个年级一千六百人,24个班,怎么可能会分在一起呢?似乎从那周起,我俩的话都少了很多,犹豫了很久,终于在放假离校前的晚上,我还是鼓起勇气的问了他,当听到他说是理科的那一刻,我很欢喜,起码有了一丝丝希望……
第二学期开学那几天,我和荔枝她们两个只在宿舍见了一面,因为那会儿在搬东西,我就顺便问了,荔枝选了文科在22班,新丽也选了文科在23班。后来在教学楼二楼的楼道里,我碰见了小李,我才知道,他在1班,而我在2班,很近吧,以为是隔壁班吗?我刚开始也这样以为,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此了吧。我们同在教学楼的二楼,一层楼八个班,1班2班是对角线的位置,都在楼道的两端,可笑的是,我只有在他上厕所经过我们教室的时候才有可能见他一面(因为我们教室离厕所最近)。
一栋教学楼有四层,一楼是理科第四层次的班级,最左边两个班是理科(12、13班),最右边两个班是第三层次的文科班(14、15);二楼全是理科班,六个二层次班(1-6班)和两个一层次班(9班和10班);三楼全是文科班,也是两个一层次班(17班和18班),六个二层次班级(19—24班);四楼全理科班,两个二层次班级(7班和8班),两个三层次班级(11班和16班)。
学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小到我几乎每天都会看见高一第一学期时的政治老师(文科老师办公室也在三楼),大到想遇见的人就在一层楼却怎么也遇不到。
因为当时没有手机,所以放假了也没联系,我也是在开学一个多月后,我才听说康师傅在理科12班,家乐在理科1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