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玩现金流游戏,分享的时候有个朋友问了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事情我都知道,但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换一句网络常见语,就是为什么我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很懂他的心情,也知道他所面临的焦虑、迷茫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如何获取的困惑。
最近两个月我有两个朋友也和我深度沟通过同样的问题,一个是我的小学同学,一个是高中同学,她们都很优秀,也曾就读于很好的大学,现在也有着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一个朋友学会计,成绩优异,拥有国际知名的会计资格证,以前在券商工作,后来又转做会计,现在的工作又清闲收入又高。另一个朋友学英语,能力突出,留学归来就进入新东方做管培生,这几年在外语教培行业也经历过各个岗位,在这个行业已经炙手可热,可以随便跳槽了。
可就是这样优秀的人,却常常处于迷茫和忧虑的痛苦之中,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在哪里,看不到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作为一名立志于改变中国教育的互联网教育从业者,我为这样的现象感到深深的忧虑,也感到深深的愧疚,这是教育的失职。但是,愧疚于此并不能解决问题了,因为他们早已过了被别人教育的年龄,,现在,能教育他们的只有自己。
一年多以前,我也曾处于这样的阶段长达五六年时间。自从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我就已经对未来的生活充满迷茫,甚至绝望,,自卑与自负同时存在于我的身上,考研、出国、就业的选择我从来就没有思考明白过。当我大二大三还在迷茫之时,我的学长质问我,你怎么能迷茫了两年之久,是时候该做决断了,,可是我真的不能,因为我不知道我的人生究竟想要什么!我甚至都不清楚我究竟不想要什么。。
但是今天的我完全不一样了,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知道自己要用怎样的策略达成,在达成目标的路上,也有余力享受生活的快乐,欣赏路边的美景,甚至在很多时候,我有足够的力量去帮助小伙伴们一起追逐目标。我自信、充盈,清楚无误的知道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去往什么地方?我又该怎么做?
许多伙伴们欣赏我这样的状态,但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今天,我把我走出困境的故事分享出来,期待会有一点点作用可以帮助到你们。
第一个问题,Who am I ?
去年我在朋友圈调查:“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和“如何做好一份PPT?”哪个更有价值?
结果是,第一个只获得了半票——有个人说两个都挺重要的,第二个却获得了余下所有的票数。
如果一个人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是谁?那么他产生前面的迷茫和困惑就不足为奇。
自知者明,我们认知自己的深度就是我们人生能攀爬的高度。
大三那年,我和吉大职导哥孟鹤一起做事,我很喜欢他那套国产化了的9型人格——9teamroles。这项测试加上他对我的精准拆解,让我终于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劣势又是什么,,在一个团队和一个场域中我该如何进行角色定位,从而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
我当初的两个标签是——思想家(点子王和专业师)、外交家。其实那时候我并不是一个擅长交际的人,所以第二个标签我一直深表怀疑,,但是今天它被验证了。
自知者明,当我了解了自己之后,我的内心有了一片坚实的土地,它就会支撑着我,给我力量。
当然,这只是最浅层的自知,还没有达到拷问灵魂的深度,团队角色定位让我们知道如何在项目和团队中发挥价值。而更深一层的,则是社会角色定位,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有多少社会角色,在每一项角色中要追求什么目标?
这一点,我欣赏晨子姐姐带来的【生命之轮】,我是在今年9月份参加生命之轮的,她要每个人把人生最重要的8件事列下来,分别打分,经历过21天,每天一小部分的深度思考之后,再对每一项进行打分,看看我们的人生究竟要获得什么?我们又是否满意自己的人生?而最后,我们将会给自己一个答案,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
在这之后,是我所追求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超越。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独特的自我价值。自我价值就像是一个深埋地底的金矿,等待着我们的发掘和开采。
团队角色定位为的是实现团队价值,社会角色定位为的是实现社会价值,而最终对自我的定位,实现的则是个人价值。这里最重要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永远是依托于团队,并通过团队来实现社会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如果你仍旧处于迷茫之中,请试着和我一起,去认知自己,发现自己的美好,发现自己在团队、在社会中的价值,很快你将开始一段有意义的人生。
第二个问题,What can I do?
思考,然后去尝试。
在我尚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时,我只能开始尝试。
大一暑假来到北京在过来人求职商学院实习(就是在那里遇到了我最喜欢的晨子姐姐),很快我发现大学生求职教育没有市场,但是大学生借贷市场潜力巨大;
大二我托父亲为我找了一份银行的实习,然后我去银行吹了一个月空调(也看到了在这份工作中我未来会成为的样子);
大三我自己在学校参加比赛,寒假在券商做了一个月实习,那一年东北的冬天格外寒冷,我们在外面跑了几十上百家企业,又懂得了许多过去从来不知道的事情;
大三结束的暑假我投了宜信财富的英才计划(信息是从晨子姐那里得知的),10天的时间,13位中高级管理者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市场上的企业运作,也让我们深刻的懂得了互联网金融的真谛;
走了这么一圈,除了互联网金融,在金融领域我都不感兴趣。大四那年秋冬时分,机缘巧合到了好未来,开始从事教育行业,再后来也去了其他地方,感兴趣的不感兴趣事情都做过很多;
终于,,苦苦的探索有了结果,到了今天,我终于能够转型成为互联网教育产品经理,我深刻的知道我要做怎样的事情,我又想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上帝派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有他的使命,而我未来五年的使命我已知晓。
What can I do? 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但尝试总是没有错的。人生在世,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只要不违法,只要不丢命,有什么事情不能去尝试呢??
是谁给你画了牢笼,又是谁锁住了你渴望翱翔的翅膀?
第三个,没有问题,Just do it !
或许你觉得,我的人生过得很完美了,但我要来讲一讲另一些故事,那些我深深为之遗憾的故事。
前面说我的标签是“思想家”,“思想家”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看到很多东西,但却无能为力;而“思想家”最大的问题就是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这让我错失过太多太多。
大一暑假的实习(12年)让我看到了大学生借贷市场的巨大潜力,回学校后苦思冥想,做了一个简单的计划,然后搁置它。我们都记得13-14年,以趣分期为首的一批校园借贷风起云涌,趣店甚至一度成为独角兽企业,,而我在14年年底的秋招中,应聘趣店4000块1个月的管培生,还铩羽而归。我们姑且不论趣店后来的结果如何,,这件事我做的很是失败。
13-14年我炒股两年,从大盘1800走到大盘1600,积累了不少看盘和基本面分析的经验(那两年我还能年均挣10%)。14年的秋天,大盘上涨到2000多点,时机来了,我告诉我的朋友,如果大盘突破2500点,牛市就回来了,会至少上扬到4000点。可是那一年秋天正是秋招的日子,又遇到了很多事情要花钱,我既没有精力也没有财力(现在看来不是没有财力,而是我没有魄力去筹集资金),眼睁睁的看着大盘数月之内突破4000点,,再后来到了5000点,市场已经陷入狂热,但我知道快到头了,终于市场在5000多点的时候转头下跌。投资的机会期年难遇,不去做,就只好错过。
14年暑假我去宜信培训,我知道这是一家好公司,就等着它上市去买股票了。15年我在好未来工作,我知道这也是一家好公司,15年年底,我决定要购入这两家公司的股票。但又是在执行的时候出了很多问题,,那时候我没有多少钱,也没有胆魄去向父母借钱,我只好撺掇我妈妈去买,好不容易说通了,她汇出资金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来回换汇损失了好几百块钱,因为心疼就放弃了。后来的故事大家查一下股票行情就清楚了,,3年时间好未来翻了6-8倍,宜人贷翻了3-4倍(最近熊市宜人贷又跌回来了)。于我而言,我是缺少财力和胆魄从而白白丧失机会,于我母亲而言,则是因为舍不得那一丢丢手续费而失去了获得高额回报的机会,总而言之,都是输在没有执行。
同样是15年秋天,我看到好未来双师模式的魅力,知道它终将引领未来几年教育行业的潮流,到了18年,双师已经成为几乎所有教辅机构的标配。而三年的时间里,我依旧什么也没有做成。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几件,就不一一列举了。从人生失去的这么多机会之中,我终于明白,只要不执行,想的再多都是没用的。
昨天上午约一个朋友聊互联网教育的未来方向,他说我的想法和作业盒子的老板想法是一致的,我笑着回答他:这就是差别,同样是能看到未来趋势的人,作业盒子的老板可以调用资源去做,而我却只能在这里和你吹牛皮。
我们回到题目中的问题,为什么你和马云一样睿智,却依然一事无成?
是因为你不去尝试,不去执行。
我可能比马云当初创业的时候还要睿智,可是我却不是马云,也不是张邦鑫或俞敏洪,是因为我没去执行。
也许当初那些事我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执行了,至少也赚得到一套房的首付,但遗憾的是,过去的无法追回,我们也不能沉湎在这样的遗憾之中。
所以今年我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尽管我讨厌销售,但还是花95块钱,兼职开始了我的安利事业,虽然不能一夜暴富,但过往的六个月带给我的成长已经远超过去七年的总和。
第二件事,入场美股,交上3年前欠下的学费。虽然依然有人劝我不要去美股当韭菜,当心抄底抄到半山腰上,但是没有关系,没有人可以为我画下牢笼,没有人可以锁住我的翅膀,哪怕跌得头破血流,我将在行动中获得智慧。
你的时间比什么都值钱,不要糟蹋它。
想到了,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