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是本学期的第二篇文言文,相对《世说新语二则》来说,本文篇幅较长,说理性强,缺乏趣味性,而且每章独立成段,给学生背诵增加了不少难度,因此在教这篇文言文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对文义的梳理和掌握。
首先,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训练。我尝试了范读、带读、合作读和齐读等方式来读通课文,至少得读正确字音吧,读了很多遍我发现,有些学生还是会读错音,于是,我利用早读时间,把几个朗读基础薄弱的学生叫到教室走廊上,我先让他们齐读一遍,果真,读得磕磕巴巴,还读错了不少字,其实这些字注释里都有注音,可他们要么没看,要么不会拼,没办法,我只好一句句带着他们读,再让他们自己读给对方听,一节课下来,进步还是很大的,至少能正确地完整读完。对于后进生,看来只能分层教学了,“大锅饭”对他们形同虚设,只能多给他们“开小灶”。
接下来就是梳理文义了,这次我采用比较创新的办法,让学生根据注释或工具书自己梳理文义,实在弄不懂的可以来询问我。原本我只打算给15分钟的时间自习,随着向我询问的人越来越多,最终让他们自学了一节课。其实我开始在《青春语文》中看到了魏志强老师关于这课的教学设计,打算依葫芦画瓢——照着上,可是别人只用一个课时就上完了这节课,梳理文义只是一带而过,可能他们学生的基础好,能自己根据注释了解文章大意,而我们只能慢慢磨,否则学生连课文讲了什么内容都不清楚。
自学完课文后,接下来是学生逐章分享自己的理解,这也是我的教学重点。原本我以为自学了一节课,应该能很快梳理完每章的文义,但我还是高估他们了。前前后后花了四节课才勉强梳理完,刚刚点学生说完一章的文义,我稍作指导纠正,马上点另一学生复述,结果还是错漏百出,根本没按我讲的来。于是只能强忍着一口气,继续强调,直到学生理解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