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学习分享】教练,教师,教练型教师(二)

教练强大的赋能效果,让我们众多一线教师不得不思考:如果自己成为了一名教练型教师,师生关系岂不更融洽?学生岂不拥有了永不枯竭的发展动力?如何做教练型教师,相信我们都也一直在思考。

直呼昵称,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上海暑期的公益学习中,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每一位老师都有一个可爱的昵称,它亲切、可爱又温暖,读上一遍便会深深记忆在脑海里。这些昵称呢,有中文的,如宝宝老师、星星老师、花花老师、安娜老师等;还有英文的,我的英文基础不好,但唯一记住的一个,还特别印象深刻,那就是宋韵华老师的名字了。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记住她的英文名字,就直接用了我们学生时代,初学英文时的方法——用汉语的谐音代替。她告诉大家:“我的英文名字,很好记,三滴水,不要水,拉长腔——三滴”,当时就让我们笑出声来。没想到,这一招还真是挺有效果的。

有了昵称,便可直呼其名,不论你是学生,还是老师,不管你是年长,亦是年幼。昵称既可脱口而出,又不带姓氏,没有了陌生感,台上的、台下的,立刻融为一体,平等感、亲切感瞬间就涌上了心头。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么一群来自乡村一线的教师,是昵称即刻消除了这陌生城市、陌生环境带来的那份忐忑不安。叫出每个人的昵称,我们彼此已是久别重逢的故人。原来,昵称具有如此不为人知的疗效。

我想:要想成为教练型教师,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新学期开学,我们不妨也为自己起一个可爱的昵称,这与众不同、出奇不意的一招,相信立刻就会博得学生对你的“偏爱”。

那个小小的昵称呀,貌似一个不起眼的举措,但每每响亮叫出口,孩子都会对你多一份源自心底的热爱;在家里说出来,那孩子会更多了一份自豪感,“看看,我和老师的关系吧,都直呼其名了.......”这背后,孩子内心将滋生一份怎样的力量呢?

曾有同事李冬梅老师,擅长英语口语,任职前曾有翻译的工作经历。教学风格与众不同,令学生直呼自己的英文名字——“安娜”。课间、放学,“安娜,baybay.......”一声接一声,声声入耳;课堂上,孩子们满眼兴奋,小手直举,小脸通红。那时,只觉得她爱教师这一职业,喜欢孩子们,现在想来,其实,她已走在了成为教练型教师的路上。

教练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定是和谐的,他们不再是孩子们高不可攀的师者,他们更能被学生所信赖,所亲近,他们可以轻松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聆听学生们真实的所思所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