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怡2015
听说,现在流行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斜杠青年越来越流行,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来扒一把我成为斜杠青年的可能性。八九岁的时候,爸爸为了锻炼我做家务的能力~洗碗~每完成一次洗碗任务,奖励两毛钱。这是我的第一份兼职。依稀记得那个小小的自己,站在小板凳上,非常认真,有模有样的坚持一段时间。积累资金三十元人民币左右。给自己和弟弟一人选购一块电子手表。
我的第二份兼职,高中毕业以后,跟同学相约一起,应聘找工作。面试许多家在绝望放弃的时候,一家酸菜鱼老板娘收留了我们。在小餐馆里,当一个服务员。洗碗~拖地~点单,面对所有顾客的嘴脸。赚取人民币一百五十元。记得那时夏天,累得生病回家。输液几天才好。不得不提到这份兼职的辛苦程度。虽然爸爸妈妈总是催我回家,开多少工资,爸爸给我。但是一个月时间让我领悟人性的复杂与丑陋,摸到社会与现实的一点出口。也佩服自己的信心与勇气,敢于与社会对接,那时候不觉得生活有多苦。像是小海绵,挤进知识海洋遨游。体会成长与生活的乐趣!学会坚持,忍耐!
第三份兼职,在大一的寒假。袜子推销员,推着超市购物车,领三四百双袜子,走街串巷到处呦呵着卖。那时候混的一个嘴甜。见人就喊:叔叔,阿姨好!大学生勤工俭学,请支持我的工作。你买几双我的袜子吧;要么就是爷爷奶奶;要么就是帅哥、美女;要么就是进一个小区里。几乎用脚步丈量整个城市、街道、社区、工厂、学校。到处留下我们的身影。赚的好的时候一天有三十块钱,晚上小伙伴一起吃牛肉火锅。盆装的那种。获取劳动的果实特别满足与幸福。这份兼职已经认识到社会的残酷性,知道求职赚钱的不易。更认清楚父母每一份给予的艰辛。认清楚了社会大染缸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嘴脸。学会沟通与周旋。
最后一份兼职在大学毕业实习的暑假,去了一家同专业相关的公司实习。拿着低的可怜的薪资。类似经理助理,打杂之类的工作。实习三个月之后,熟悉整个业务流程操作,半年之后可以独立拓展客户,联系业务。一年之后构建自己的关系网。虽然我所处的行业近几年受国家大方向的影响,业务没有以前好拓展。依旧努力进取,从事的服务行业,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男人、女人、公务员、军人、老师、公司职员、设计师、工程师……与其他人身上学到很多。
从不嘲笑有梦想,或者自己付出努力获取劳动果实的人。因为自小兼职都清楚每一份收获都沉淀过汗水。伴随自己成长 ,进步。兼职并非被生活所迫,经济所困扰,只是一直有颗愿意探索世界的初心。在未知领域,锻炼自己一把。确实收获满满!
也遇到现在一些面临就业的同学,一些实习的同事。常常换几份工作都不乐意。不知道自己会什么,兴趣是什么?我认为年轻人进入社会,探索与尝试是第一步。认真做好当下工作的每一件小事,对未来成长都是有帮助的。一定要定下心,耐住磨练。哪能一蹴而就,马到成功!需要给自己定位清楚。
与斜杠青年差距还很大。应该想办法缩短距离,前几年喜欢瑜伽,想考证当瑜伽教练。没有兑现。去年想学古筝考级。也被琐事磨的忘记。目前只有一份职业。应该努力像斜杠青年看齐。挖掘自己的天赋,赋予信念勇气。多元化发展,一份工作已经无法适应社会进步发展。做斜杠青年。挖掘自己的潜在价值。增值自己。
心怡2015:旅游/简书作者/目前只有两个。争取学习更多,把握契机,过一把斜杠青年的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