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在《我们如何学习》这本书,书中讲了学习有四个支柱。 第一个支柱是专注力,意味着我们的大脑可以选择看什么就能看到什么,不看什么就忽略了什么。 第二个支柱是积极参与,学习需要激发好奇心,从而调动更深层的大脑活动。第三个支柱是反馈,学习是一个 猜想 → 反馈 → 改进 的过程,及时准确的反馈对大脑非常重要。第四个支柱是巩固,而巩固学习成果,靠的就是睡眠。
我们小时候读书的时候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一篇课文读的很熟,但怎么都背不下来,但第二天起来只要再读个一两遍就背下来了。现在孩子弹琴也一样,可能白天陪着他练了很长时间,就是不会 —— 可是晚上睡了一觉,第二天突然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科学家们给我们做了解答:其实,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大脑并没有闲着,是在回放白天的经历,把海马体的信息传输到更深的脑区,巩固白天所学的知识。就拿我们刚开始学开车来说,每个动作都需要非常有意识地来做,方向盘怎么打,什么时候踩刹车,动作非常僵硬,有时候头脑想做动作可能还跟不上。这是因为,我们刚开始学的时候都需要前额叶皮质的参与,等到熟练以后我们就可以无意识地完成这些操作,这些技能已经成为我们的“程序记忆”。那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巩固到大脑里,变成快速的、自动的知识呢?一是靠白天清醒状态下的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更重要的一部分,是睡眠状态下的训练。
关于睡眠科学,现在的研究可能会让我们很惊讶。 一个是睡眠对白天经历的回放,是非常精确的回放。 科学家让一只老鼠白天到处运动,那个路线它只走了一遍,但是海马体记住了。海马体中有一套专门记录位置的神经元。晚上老鼠睡觉的时候,科学家观察它的脑神经活动,发现老鼠海马体的那些位置神经元先后活跃的次序,完美地等于它白天行动的路线。精确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把老鼠梦里的神经活动录下来,用计算机解码,能够反推它白天去的是哪些地方。 另外一点,睡眠时候脑神经活动的回放速度,是白天实际经历速度的20倍。 这就意味着我们白天经历过一次的事情,睡眠中可以回放很多很多次。如果白天练习了10遍,睡眠中可以以同样的精度练200遍。
当然,睡眠还有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建立新的思维模型。我们通常记得梦都跟白天经历不一样,有很多离奇的情节。这是因为我们白天接收到的信息很有限,大脑在睡眠中会把信息给压缩了,快速播放,它不仅仅是简单回放,还有混合播放。这种混合播放就能把新信息和旧信息给联系起来,重新排列组合。 往往这种组合能给我们带来白天没有的洞见。有时候一个问题你白天绞尽脑汁不知道怎么办,一觉睡醒再一想,突然想明白了,那就是因为我们在梦中已经尝试过各种连接方案。梦,其实就是大脑在模拟现实做思想实验。
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我们如果白天学的东西越多、经历越丰富多彩,晚上就越想睡觉,也睡得越好。科学家说这是因为这时候的大脑需要更多时间去回放和消化吸收白天所见所学的东西。因此,小孩美好的一天就是,白天疯玩一整天,晚上大睡一场。现在,我们都知道,小孩的课业压力很重,甚至从小学开始就有熬夜的习惯,但是,如果从科学睡眠的角度,我们应该提倡小孩多睡觉,如果晚睡就应该让小孩晚起,甚至还可以增加个午睡时间,虽然很多小孩都很排斥。如果睡觉之前读读书、把白天所学的重点回顾一遍,那就更能做个“好”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