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7——《我的妈呀!》
第十七篇 抚育晚辈成长的老妈老爸
老妈退休之后, 虽然做了那么多事,但最大的功德,就是和老爸为我们带大了三个孩子,帮我们抚育晚辈的成长。
1984年,大侄儿出生不久,赶上老妈老爸相续退休,带孙子的工作,责无旁贷落在他俩的身上。四年后,大侄儿上幼儿园,老爸老妈还没来得及喘息,外甥女又出生,老爸老妈义无返顾继续带外孙女,一年半后,我的孩子赶来,老爸老妈的任务又多了。即使这样,也从来没有听到他们说带孩子如何累,如何麻烦。倒是现在老妈有时和我们闲谈时说起:现在一家带孩子,另一家拿钱,(指娘家带孩子,婆家拿钱的),我带三个孩子,也没谁给我钱呀!谁也没有帮过我呀!
回顾孩子们从襁褓里的婴儿,到呀呀学语的幼儿,从上幼儿园,再到小学毕业,基本都是在老妈老爸身边长大,孩子们在老妈老爸的悉心关照和耐心陪伴下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老妈负责孩子们的吃喝拉撒睡和家里每天的一日三餐,老爸负责抱着孩子出去玩。三个孩子小时候,每天都是老妈喂完饭,吃饱了,穿好了,老爸把孩子往肩上一扛,抱着去家附近的“八一公园”玩,上下午,一天两次往公园跑。三个孩子是老妈喂大,老爸抱大的。为三个孩子,老妈老爸付出了他们退休后最好的时光和最充沛的精力。
因为老妈是医生,孩子们从小的一些小病,老妈都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老妈又当保姆又当保健医,使孩子们很少像许多人家孩子从小总往医院跑,老妈的职业,也让孩子们非常受益。
老妈老爸对待孩子,不像有些老人带孩子,不管对错,总是惯着孩子;或者放任孩子,只要不饿不喝,不哭不闹,孩子做什么都行。老妈老爸带孩子也惯孩子,但从来不惯毛病。
比如,他们节俭,带的孩子也从来不乱花钱,出去也不随意乱要东西。每天去公园,夏天只能吃一个雪糕,冬天只能吃一个烤地瓜,如果我们带孩子出去,看天热要给他们再买一个时,孩子就会说:“爷爷说吃一个就行,”“姥爷说一天只能吃一个。”
但孩子们的一些心理需求,只要不过分,老妈老爸都尽量满足。大侄儿小时候,特别喜欢火车,哥家旁边就是铁道线,大侄儿两三岁,总是趴在窗台上看火车,他能凭听觉分辨出客车还是货车。
有一天早上,大侄儿对奶奶说,想坐火车。老妈二话没说,带上一些吃的东西,抱着孙子直奔火车站,坐上火车,到周边的一个小城镇转一圈,下午又坐上火车回家,满足了孙子的愿望。邻居知道了都说老妈太惯孙子了,老妈说:这叫啥惯呀?孩子的一点愿望,也不过分呀。
还有一次,哥嫂都出差,大侄儿对奶奶说想家了,要回家看看。老妈说:你妈妈爸爸不在家,回去也看不到他们,大侄儿哭着说就想看看家。当时我家离哥家也挺远,还不直接通公交车,老爸老妈也不舍得打车,抱着孙子走了一个多小时去看家。
哥回来听到这件事,说:小孩说想家,说说就没事了,大老远,还抱着去,多累呀!老妈说,累也比让孩子想家想的难受强。
老爸老妈虽然文化不高,但在教育孩子上,都是文化启蒙。我们孩子小时候,启蒙读物还不是很多,除了看图说话,看图识字,再就是唐诗宋词幼儿读本。他们教孩子们背诵唐诗宋词,一本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一百首是孩子幼年背诵的读物,书皮都翻破了。
我孩子小学毕业考试,有一道语文题,是写出五首思乡的诗词。她说,很多同学都写不全,但是她从小姥爷教的唐诗全都印在脑海,提笔就写了出来。小学考试考了全区第一名。女儿说,要不是小时候姥爷教的那么多唐诗宋词,她也不会考出这么好的成绩。
除了背诗词外,有时老爸还教孩子们歌曲。最有意思是老爸不会唱儿歌和流行歌曲,带孙子时,教的都是一些老歌,大侄儿就跟着爷爷学唱,带出去,老爸让孙子给别人表演时,大侄一开口,不是“红旗飘飘军号响”;就是“大海航行靠舵手”;还有就是“小小姑娘,清早起床,手提花篮上市场,花儿最美,花儿最香,无人来买怎么样?”;“日落西山红霞飞”……别人听着大侄儿唱,都笑着说,听孩子唱的这些歌,就知道是老人带的孩子。
老妈在带孩子时, 不只是照顾孩子吃饱喝好,还陪着孩子画画,下棋,讲故事,玩游戏。
我孩子看电视里变魔术,看着演员披着一个大斗篷,从里边往外掏东西,就让姥姥做,老妈就拿一件旧衣服,缝住袖子,给孩子做道具;孩子喜欢电视剧里皇上戴的帽子,老妈就用纸盒自己做,总能满足孩子们要求。
孩子们在老妈和老爸的正确教育和陪伴下,健康快乐成长起来。现在三个孩子都成家立业,学有所成,两个孩子是大学老师,一个孩子在上海做金融工作 。看着孩子的今天,我想这份功劳应记在老妈老爸的功德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