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的是“茶”这个字,在唐代以前是没有的,当时写作“荼”字,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将“荼”改为“茶”,才有了茶。那么茶是如何被祖先发现的呢?又如何风靡世界成为国民饮品的呢?
上古时期(药饮时代)
关于茶的起源,众说纷纭。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氏”。《神农百草》中也说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遇荼解之”。这个“荼”就是“茶”的意思。
由此可见,茶最早是作为药材出现的。
东西周(羹饮时代)
东西周时期,已经开始人工种植茶树,人们发现生吃茶叶会刺激到胃,而且口感不好。于是人们就将茶叶放进汤里,加点大蒜煮着吃。还有直接把茶叶放粥里做成茶叶粥。直到现在,早餐店里也有这种做法——茶叶蛋、煮茶香鸡等美食。
秦朝—元朝(素饮时代)
秦朝时人们不再单一的吃茶了,而逐渐当作饮品来喝。
两汉时期开始出现更便于运输的茶饼,东汉时期华佗提出茶是一种很好的药材,此物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实乃外出旅行,居家必备佳品。
“茶兴于唐,盛于宋”
唐朝茶逐渐开始成为一种艺术,流行于高层人士中,将茶上升为艺术层面还要归功于“茶圣”陆羽。
傲娇的陆羽非常瞧不上中唐以前这种喝茶方式,于是直言:“斯之沟渠间弃水耳”这简直就是沟渠中的废水。于是他就将这些调味料(大蒜)全都舍弃只留下盐来调味,唐代这样的喝茶方法叫做“煎茶”。
陆羽的煎茶法又称煮茶法、烹茶法、煮茗法。其法见于《诗经﹒五之煮》其程序是:灸茶、碾茶、筛茶、煮茶、投茶、酌茶、吃茶。
至此陆羽的“煎茶法”完成,照此办理,便可煮出大好茶味,其先进之处非魇茶茗粥可比,陆羽的创造给唐人带来了美好的享受,他的煎茶法成为一种艺术。
“盛于宋”宋朝人生活水平很高,上至皇帝,下到士大夫,对茶的研究更为深入,茶饼在宋朝极为流行,这时民间出现茶户、茶市等交易制作场所,在宋代,茶饼有多贵呢?一饼茶价值二两黄金,当时可以说是劳力士级别呀!
随着文化的发展,茶的玩法也很多,在宋朝人们可不玩斗蛐蛐、斗地主,宋朝人觉得那真是太low了,他们玩斗茶,这是高雅的象征,“斗茶”、“插画”、“品香”、“挂画”并称为“四大雅事。”
“斗茶”一看颜色,汤色纯白如乳胜出,青白、黄白、灰白为负。
二看汤花,汤花均细,久聚不散,紧咬盏汤,没有水痕,叫做“咬盏”,反之,若汤花不能咬盏,而是很快散开,汤与盏相接的地方立即漏出“水痕”,这就输定了。
南宋开庆年间,斗茶的游戏漂洋过海传入日本后又逐渐变为当今日本的“茶道”。
明朝—至今(泡饮时代)
明太祖朱重八废团(龙团凤饼)茶改散茶,如今我们熟悉的绿茶、红茶、乌龙茶都是因为废团改散制茶工艺改良后逐渐出现的。
散茶风行民间,喝茶方式也变得简单直接,沸水冲饮这一饮茶方式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