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会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自私和被动
商品的质量和用途在展示商品的技巧面前是无足轻重的
视频类软件上会话的表现形式是形象而不是语言
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
文化的交流媒介对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有决定性的影响
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绪提供了新的定位-媒介即信息
周边物质现实不断缩小,如果不借助人工媒介,人们就不能或者不想看见任何东西
钟表是什么?电脑是什么?手机是什么?
钟表:人们掌控时间,引入了人和上帝交流的新形式,甚至人已经成为了上帝。人间建立了统一的规则,大自然的权威(日出日落)被取代。过去,现在,未来的观念被放大,时间从永恒变成有限,加速了人类的发展。抽象化,无形之物的真实世界投影,和虚无之间的联系,人类自身安全感,精神寄托的体现
语言即媒介,媒介即隐喻,隐喻创造了文化的内容
文字:拆解-理解-构建形象 耗时,深度思考,信息传递多元,对世界有怀疑精神
图像:形象-拆解-理解 效率高,缺少思考,信息传递单一,单位时间内信息效果最大化。不喜欢划到下一个视频,总有一个视频自己喜欢,心里接受了产品的分发方式。对世界的无限的怀疑精神变成了有边界的选择题。将人类的思考单一的变成喜欢/不喜欢,而不探究原因。慢慢人们失去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从而认识事物的角度变成了喜欢/不喜欢,极端且不自知。满足了人类的贪恋,花最少的时间,了解到最多的信息,而且是私人定制,同时自己像上帝一样能随时切换,好像那么多人都是在为自己服务。一个产品让人与人的连接变得高效,真实。让信息的传输变得快速。但同时,将整个世界通过手机展现在用户面前,让用户有上帝的感觉,从而产生依赖。最终,使人失去思考,沟通的能力。
文字和图像解决了不同人类对接受信息的不同需求
表达思想的方式同思想的真实性有关(cloudhouse的私密性和不可追踪性)
眼见为实(短视频的欺骗性,或者说用户自愿被欺骗被控制)
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有所退步
信息有效传达的第一要务,则是——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