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过圣诞节,最好玩的是圣诞降临节的24天。
但是到第24天又很怪诞:先一段激动人心,好多的事情。然后呢,便是大家疲倦,强颜欢笑,都想早早睡觉。
年年如此。
降临节是12月的1-24日,为此家家有本“降临历”,形式五花八门。
最偷懒的人,买一本现成的降临历。挂在厨房,每天开个小门,领走一块儿巧克力。
我不偷懒,因为我喜欢这游戏。所以每年的降临历,咱都是亲力亲为,煞费苦心。
我家今年用选出的24张有趣照片当24扇小门后的内容。
谁知今年的降临节第一天,兔子就从大学里领回来一本巧克力版的降临历。这巧克力版的降临历日期都不标明,用一句谜语让猜。因此不俗。
24扇门,我开错了三个,惭愧。
23个12月天里,大家都牵肠挂肚想怎么过节,苦思冥想礼物清单,奋笔疾书贺卡内容,主妇一定奋斗在面粉、奶油、坚果、糖和烤箱之中。外面冰天雪地,圣诞市场红红火火,圣诞演出的音乐萦绕在街道上,朋友们彼此约请不断……。
终于到了12月24日。
24日,商店还开门,但主要该去的地方不是商店,而是教堂。平安夜去教堂这些年里成了习惯。今年找轻松,参加了一场最轻松的“家庭礼拜”。
这一场从上午11点开始,去参加的,都是带着小娃娃的年轻家庭。教堂里不说道理,大家唱最著名的圣诞歌曲,传送着相互分享饼干。领到”马厩“游戏玩偶的小孩子,紧张的跟踪着说话者的言辞,也就是跟着故事节奏,按剧情发展要求逐一走到祭坛前,一样一样摆放完“圣诞马厩”的人物和动物。
感受到和小孩儿在一起时,教堂里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而下午场那两场老中青一起的礼拜,多少让人感觉到庄严的压抑,是一种大家默默抚摸各自灵魂的感觉。
下午和朋友约好了一起散步。随着退出教会的人增多,这个替代去教堂唱圣歌的新节目显然很受欢迎。天气阴沉不雨,步道上却见呼朋唤友的人们川流不息。
然后去朋友家,点燃圣诞树上的蜡烛,大家交换礼物,称赞礼物,开汽酒庆祝,吃彼此自制的饼干,感受分享和博爱。
我总在这一家喝得微醺----饼干甜腻,喝酒止渴,喝太急了。
回到家,门口又有新的礼物和意外的卡片。
接下来这个时刻是不和别的家庭分享的,自家人关起门来,点亮圣诞灯彩,交换给彼此精心挑选的礼物。
然后厨房灯亮,共坐桌前,享用早准备好,但重新加热的晚餐。
德国人的平安夜,最多的是吃烤肠和土豆沙拉。因为这两样都是可以头天就准备好的食品,不必加重平安夜的负担。散步道上偶遇的朋友说他们”今晚吃意大利千层面“,也是开烤箱就能完成的方便菜。
我23日晚上煮好了加巧克力的西班牙浓汤,这菜的烹饪须知上写明,放一晚再吃更美味。
平安夜里不看电视,饭后大家做什么?
传统的,是全家一起玩桌游。
我呢,因为有一份艰难的降临节礼物,不想一人奋斗,要在这个平安夜里,把艰难分摊给大家。
那是一份手工,就是给纸板做的卡通圣诞老人、卡通北极熊还有卡通企鹅都装上“肚子”。它们的肚子是要用毛线“蓬蓬”球做的。产品附上了毛线和绕线板。
会做“蓬蓬”的人,知道它做起来无比简单。
可我们仨不会。
其实兔子在小学的时候做过,但他号称自己忘记了有这种事。
于是我们按照说明书一起探索。
鉴于德国现在移民太多,德语无用,现在的很多说明书都不写字了,用图解的。
根据图解,和我坚韧不拔的执着,我率先给北极熊绕毛线肚子。
绕多少毛线在圈圈上?
兔子说能绕多少就绕多少。
我几乎把产品附送的白色毛线全部绕进去了。然后剪断毛线,扎紧中间——“蓬蓬”成了!
天啊,这北极熊顿时变猪。
而且“蓬蓬”不圆,毛线七长八短。
我一通乱修——“蓬蓬”是有那意思了,但由于毛线过密,它看上去很像那头逃跑两年后被找回的苏格兰棉羊。
这个作品让全家人笑成了一团。
接着大少操刀对付那只“圣诞老人”,红毛线被绕得整整齐齐,最后他把线头的两端打了个死结,再拦腰剪断红色的线团。
接下来却没听到他的欢呼,却看到他不断扯出一小捆一小捆松散的红毛线,一面扯还一面叫“不对啊?怎么是这样的?”。
可怜的“圣诞老人”,肚子还是一个空环,只有几根没被扯完的毛线,勉强挂着。
又一场揉搓肚子的大笑:“你应当给毛线拦腰打结,不是两头打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