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就是一名大二下册的学生了,这个认知突然在脑海中出现,紧接着就带来了一系列的恐慌。大学生活即将过了一半,自己依旧与当初刚进入学校的差别不大,这样的发现是很恐怖的吧。
看过很多的别人关于大学的推文,有学霸型的,怎样轻轻松松拿完所有的证,再努力一把考个研,换个环境学习;有交际型的,参加各种社团、学生会,每天的活动应接不暇,很容易就和老师同学打成一片;更有能力型的,可以有很多赚钱的途径,写文、兼职,每个月收入养活自己后还略有富余。以前会很羡慕这样的人,在斗志昂扬的高中也曾这么向往和规划着自己的大学生活。现在也还是会朝着这些方向努力,但也在不断的尝试中学着接受了自己的大众生活。
今天想说的是大一和大二的区别,一年的改变带来的心智上的成熟是巨大的,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感受。
大一的时候斗志十足,脑子里都是鸡汤,相信高中老师说的“熬完高中,大学是美好的”,相信所有“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的口号。记得第一次来到陌生的城市走进学校的时候,沿着那条长长的香樟大道,我跟自己说的是:真好,可以开启一段新的生活了,四年里一定不要辜负曾经那么努力的自己呀。当时的想法很单纯,要有一个不好不坏的成绩,如果幸运的可以碰上喜欢的人最好,缘分还没到的话,自己一个人也要把每天都过的充充实实。大一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尝试:第一次认真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第一次站在台上竞选学生会干部、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第一次兼职、第一次和朋友通宵、甚至是第一次喝酒、、、、、、因为在大学以前,一直都很规规矩矩,没有叛逆期,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宝宝,所以大一简直是打开了我认识新世界的大门。打打闹闹,忙忙碌碌的日子总是很快的,但这样的日子也是最容易让人忘记思考的。
大二消停了很多,不再肆意熬夜追剧,不再大大咧咧得过且过,开始不知不觉的安静了下来,并没有很刻意的让自己远离热闹的活动,但就像是时间到了某个节点人就会突然的成长转变。很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开始有取舍地考虑问题,目光变得长远,对时间的分配开始斤斤计较,不愿意浪费太多给别人。进入大二你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身边人地变化,同学们开始“物以类聚”,老师不再拼命灌输多参加活动丰富自己的思想,父母们甚至开始跟你讨论谈婚论嫁的话题。
也许我这样的经历是有些极端的?大一到大二的成熟或许都只在每个人自己才知道的地方。不是不满意自己的大学生活,自己也是不留遗憾的全力以赴,只是很想分享一下一般人的大学生活。大一大二基本就奠定了你的整个大学生涯,很羡慕那些大神的校园经历,可是大多数人都是跟我一样的吧,我们都只能尽力的不留遗憾。如果你还没有进入大学,我希望可以给你打打预防针,你期待的美好爱情也许在你毕业了都不会出现,大学可不是个感情纯粹的地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大学生们可不太单纯;老师说的及格万岁,你可不要那么傻傻的都相信,要知道大学还有学位证这个比毕业证含金量高的东西;你可以根据兴趣看很多的书,但它给你的改变至少在大学里是微乎其微的,你不可能这样轻易的就“腹有诗书气自华”;你可以参加很多的社团活动,但不要随波逐流,在开始觉得那些活动没有意义的时候就果断的放弃吧,因为实际上它们的意义真的不大、、、、、、
不是个悲观的人,只是在很多时候是个有清楚认知的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