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石萍,理想书社的创始人。
昨天,我的一个会员家人来找我答疑解惑。她一直在事业编体制内工作,非常努力,年年都被评优;儿子非常聪明可爱,夫妻关系也很和睦。近两年,却愈发觉得心难以平静下来。她的觉察力很强,我们聊着聊着,很快就梳理出问题症结:到了一定年龄,一定阶段,开始向内求,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当我问她,想一想,你清楚的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想做什么嘛?比如我,我从小就想当个老师。
她沉默了。
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往往是没有答案,确实好像穷此一生都在探索那个未知的自己。
而她并不是,她说:我不好意思说,不敢说。
我就诧异了,是什么样的理想会不好意思说。
在我的鼓励下,她轻轻的说出两个字:作家。
对面的那个她,此刻在我的面前是那么的光芒四射,她喜欢思索,她喜欢码文字记录,她的觉察力很强,是啊,她的理想是多么的贴合她。
我就激动了,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理想,为什么会不好意思说?不敢说?
她的眼泪瞬间留了下来,因为从小都没有人问过我想干什么。
是啊,还记得你的理想嘛?!好像只有写作文的时候,面对“我的理想”这个题目,我们才会去对这个问题正面思考。那个时候,我们常写的是:我的理想是老师、作家、解放军、医生、护士、科学家。。。写也仅仅就是写,又有谁真正相信、真正把理想当回事呢。
今天又有大不同,当把理想定义为以上这些职业或者身份的时候,别说别人不相信,自己好像都不相信了。一是这个理想现实嘛?能养家实现财务自由嘛,能赢得别人的羡慕称赞嘛,能持续做下去嘛?二是这个理想能实现嘛?我有这个能力嘛,我能坚持下去嘛?
接下来,和她一起详细探讨了“作家”这个理想的可行性和路径。
首先,我们要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作家,想要输出的是什么题材的书籍,写给谁看?能给读者带来什么帮助?亲爱的她对此也有清晰的认知:要成为一名心理学作家,并想通过故事案例的方式来写,因为她的感知能力非常强。
接着,我们分析出版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一般80000字即可集结一本书,出版社选中该书的情况下,一个书号也就是2万元。如果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跟踪观察一个案例,3年的时间,平均到每天,我们仅仅需要完成73个字,即可完成这本书的写作。
至此,原来,理想真的不是虚幻缥缈,遥不可及,理想真的不远。
前提是,你还记得你的理想,你还相信你的理想。你还愿意迈出坚实的每一步,坚定不移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