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星期的阅读主要围绕收购的策略,也就是怎样发动收购。随着时间的演进,收购和反收购的策略都有变化,书中介绍的是主要的收购形式,在不同的阶段和环境可能单独使用,也可能搭配使用,目的是获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
熊式拥抱(Bear Hug)
熊式拥抱不具有攻击性,一般用于敌意收购开始的时候,指的是出价方尽力向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施加压力,向董事会表达收购意向,并且暗示如果不采纳建议或者出价会直接向股东发起要约收购。熊式拥抱的策略是不断给予管理层,董事会压力,迫使其屈服,接受出价。
股权收购
这种策略是采用最多,也是最昂贵的收购策略,收购期间可能会经历目标公司的各种反收购措施,造成成本的进一步增加。运用股权收购,出价方可以绕过管理层,有可能直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受法律限制,在收购公司购买目标公司发行股票达到5%的10天内,必须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表格,这就意味着收购行为的公开化,因此在达到5%之后的10天,就是收购公司的黄金时间,这时候还未公布收购导致股价上升,收购方一般会在这个阶段拼命增加股票份额。股权收购一般会有两种变化形式,分别是两阶段股权收购和全部现金股权收购。
两阶段股权收购
这种收购形式会对在第一阶段出售股票的股东提供高额补偿,而对第二阶段出售股票的股东提供较低的补偿。分界点通常是收购公司是否完成了对公司的控制,比如股票份额达到51%,所以第一阶段的出价包括控制权溢价。但两阶段股权收购有可能会受到当地法律的制约,比如会被认为违反了公平价格条款。
全部现金股权收购
这种收购形式更加有效,更富进攻性。通常收购方的出价和现金收购要约会迫使目标公司管理层考虑股东利益最大化准则而不得不接受收购。因此全部现金股票收购更难以防御。
股权收购存在这样的现象,在成功收购后,目标公司的股价会上涨,目标公司的股东会有较高的收益,但这部分收益事宜收购公司股东的损失为代价的。
公司的股票多集中在机构手中,还有一部分在套利者手中,从收购方的角度来看,股票集中在套利者手中,有助于收购的进行。如果股权收购未能获得公司的控制权,还可以发起代理权竞争。
代理权竞争
这种收购策略是指单个或者一群股东利用公司投票权的代理机制来去的公司的控制权或者给公司带来其他的变化。在代理权竞争中,收购方可能会利用他的投票权和劝诱其他股东的支持来取得董事会或管理层的职权。相较于股权收购,代理权竞争可能是一种比较便宜的选择。
机构投资者和散户股东对于公司的业务经营缺乏兴趣,因为机构投资者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投资组合价值的最大化,往往不对单一的公司过多关注;散户因分散和份额小,会“用脚投票”,随时卖出公司股票。
基于以上的分析,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一般股东会授权另外的“代理人”代替他们投票,如果公司面临收购,则对于董事会席位,管理层提议等代理权的竞争也会非常激烈。特别是,如果企业的经营业绩欠佳,管理层得不到足够的支持,更容易被收购方通过代理权竞争获得企业控制权。因此,公司在股票市场上表现较差和资产收益率较低时更容易发生代理权竞争。
代理权竞争和股权收购有时会联合使用,利用代理权竞争来影响股东取消目标公司的反收购防御措施,虽有采取更有效的股权收购。
这周的学习我加深了公开市场上的流通股票对企业影响的认识,了解了股东会的议程,特别是公司章程,这种平时我很少关注的文件的重要作用。期待下周关于“杠杆收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