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邻

〔原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主旨〕

孔子勉励人要修德。


〔注释〕

(一)「孤」即孤立。

(二)「邻」是亲近的意思。


〔今译〕

孔子说:「德行良好的人不会孤独,必定有人会亲近他。」


〔引述〕

孔子这一句话,便是《易经》坤卦文言所说的“敬义利而德不孤”。意思是恭敬、适宜,一旦确立,就能够促使美好的德行广博而不狭窄。


有些人朋友很多,经常来往,显得十分热闹,但内心的感觉,却相当孤独、寂寞。因为朋友满天下,知心的却不知道在哪里?有些人刚好相反,来往的朋友很少,由于谈得来又有良好的默契。就算不常往来,也觉得彼此心意相通。为什么这两种人会有这么大的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前者大多是酒肉朋友,重视物质的享受而忽略精神的感应。后者则是道德修养良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内心充实,自然不孤单也不寂寞,天天自得其乐。

〔生活智慧〕

(一)自认为曲高寡和的人,大多骄傲自负,看不起别人,谈不上道德修养良好。这样的人,大家不愿意亲近,当然孤独、寂寞,怪不得别人。


(二)真正品德高尚的人士,必然关心社会人群,也不可能看不起别人。重视道德修养的人,自然乐于向他请教,和他来往。人不在多,真心交往最要紧。


(三)品德修养良好的人,大多重视内心的悦乐。吃得好不好?穿得漂亮不漂亮?居住的房屋是不是美轮美奂的豪宅?根本不在乎。这样的交往,当然是志同道合的欢聚。


〔建议〕

注意自己的修养,自然有人声气相通,因道结合,成为知心的朋友。

摘录自曾仕强先生《论语的生活智慧》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