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继续品读论语第四篇“里仁篇”。
在上章学习了“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认为,君子是谨于言敏于行的人格,对一些做不到的事情,从不轻易发表言论,他们已做不到为此。
只有小人才会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十有八九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说空话不会给人带来任何发展机会,说话算话的人才受人尊敬。
我们一定要时时检讨自己,对任何事情不要轻易下结论、轻易去承诺,而一旦话说出来了,就要竭尽全力去做到。
孔子认为,人一定要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少说话就能少犯错误。
有仁德的人凡事都能做到严于律己,他们时时刻刻自我节制,能做到谨言慎行,不任意妄为,甚至能做到一日三省。
德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修养的人格,这条路并不孤单。
子曰: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处。”
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会用自己的修养和风范影响周围的人、吸引周围的人并使其成为自己的朋友。
有道德的人必定是耐得住孤单和寂寞的人,他们即便暂时没有得到周围的人的理解,也会在道德学问的思想和人格中找到与之神交的朋友。如此说来,仁德之人是不会孤立的。
现代社会,很多人看上去朋友很多,你来我往甚是热闹,但是内心却常常感到孤单冷清。这是因为朋友虽多,但是知心的却没有几个。
相反,有的人平时往来的朋友不是很多,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却都是心心相通默契十足,由此内心也不感到孤独寂寞。
可见,前者重物质而后者重精神,酒肉朋友不相与谋,而君子之交自得其乐。
所以说,我们现代人要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交朋友要重视精神层面的相互契合。朋友不在多,知心足矣。
子游又登场了。
子游曰: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数,读shuò。
子游说:“太频繁的出现在国君的身边,就会为自己招致羞辱;劝告朋友过于频繁,反而会被疏远。”
都说距离产生美,子游告诉我们,侍奉君主,交往朋友,都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待君主过于亲近烦琐,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分亲昵而不保持距离,就会遭受疏远。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就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并且由于大家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所经历的生活都存在差异,所以彼此对待同一事物有着各自的见解与需要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们不能代替别人去考虑事情,更不能替别人做任何抉择。
对于君主也好,朋友也好,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听不听由他们自己决定。
并且,事不过三,凡事只要说一遍就够了,不必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地去告诫,那样只能招来侮辱与疏远。
很多人总是喜欢以自己的角度去说导别人,殊不知个人的想法,只是个人的而已,别人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每个人对待外在事物最好的方式就是表达观点,而不是批判或者指责。
就像与朋友相处,事事想要朋友采取自己的意见,恨不得朋友的任何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时间久了再亲密的朋友也会敬而远之。
人与人之间,是相互接受相互理解的关系,所以说,保持适当的距离,大家才能和谐共处。
传递知识也一样,靠的是交流和探讨,而不是各执己见的争执,这些都是小人的行为,宽容大度、善解人意才是君子风范。
有奖福利开始啦!
福利一:
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简书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
福利二:
有奖征文,做青春勇士。大熊之影带领小伙伴们给广大文友发福利啦,快来为自己的青春歌颂一篇。
详情请点击☞【岁月拾遗】专题第一季征文: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