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记课程改革风向标年度论坛

  今日上午,我们一行五人有幸参加了中国教师报主办的“全国中小学课程改革风向标年度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发现学习的秘密。看到主题我不禁在思考,关于学生的学已从以往的师本到生本,又从生本到如今的人本,学习的秘密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解读课堂教学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本次的两节示范课中,教师所表露出的教学方式有些似曾相识。教师简单引导过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目标的要求先自学再合作学习,最后辩论,质疑,评价。小组学习的方式解决课文中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语言甚少,甚至可以说整堂课上都是学生在思考、学生在讨论、学生在评价。这样的课堂让我想起了本校的人本课堂:人本课堂的基本内涵人本课堂就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坚持教育发展人、成就人的根本属性。人本课堂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对师本课堂和生本课堂的扬弃,它克服和抛弃了师本教育和生本教育中片面和狭窄的教学主体观——要么以教师为主体,要么以学生为主体;又保留和继承了师本教育和生本教育中积极的一面,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概念中人本课堂对于课堂不再仅仅要求高效,而是抓住了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教师在课堂中如果仅仅作为课堂的旁观者,甚至不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出现,那么教师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学生激情讨论

下午到陈中实验学校观课,我见缝插针的观摩了三节五年级的语文课,突然发现除了陈中本校的老师外,其余外地前来“送课”的老师,无一例外的都没有使用以往我们学校曾经学习过的“高效课堂”,可这些老师的课堂难道就不够高效吗?在观看陈中本校老师所执教的《四季之美》一课时,我发现孩子们在上课之前,书上密密麻麻挤满了很多的学习笔记,这明显是孩子们在上课之前对于课文的预习十分充分。而正是因为充分的预习,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提出许多对于课文本身的问题,也就造成了孩子们在组内交流讨论以及组内交流时,能够“有备而来”。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通过组内的交流解决,遇到能解决的,就小组内进行“消化”,遇到无法解决的,就通过向“智慧树”挂果实的方式进行班级的讨论。学生在课堂上十分积极,部分学生因为某个问题甚至争论到面红耳赤。可这时老师在哪里呢?难道仅仅是站在一旁发出神秘的微笑吗?遇到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的老师是否应该及时给孩子们以引导?遇到重复或无意义的问题时,老师是否应该及时更正?

学生课前预习十分充分

学生通过预习解决问题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但课堂上不能没有教师的点拨,如果仅仅让学生以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不及时予以引导,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出错老师不及时更正,学生就认识不到自己理解上的错误,这与“高效”明显是背道而驰的。但“高效课堂”中,学生课前大量的预习与思考,学生课上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都值得我们学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自己的课堂中,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现在想想该如何为学生排忧解难应该还不算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