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ctivity(界面展示型组件)
Activity生命周期。
- 启动Activity: onCreate()—>onStart()—>onResume(),Activity进入运行状态。
- Activity退居后台: 当前Activity转到新的Activity界面或按Home键回到主屏: onPause()—>onStop(),进入停滞状态。
- Activity返回前台: onRestart()—>onStart()—>onResume(),再次回到运行状态。
- Activity退居后台,且系统内存不足, 系统会杀死这个后台状态的Activity(此时这个Activity引用仍然处在任务栈中,只是这个时候引用指向的对象已经为null),若再次回到这个Activity,则会走onCreate()–>onStart()—>onResume()(将重新走一次Activity的初始化生命周期)
- 锁屏:onPause()->onStop()
- 解锁:onStart()->onResume()
onCreate:初始化Activity
onStart:Activity可见(黑屏)
onResume:Activity界面可见(执行了,才展现出Activity真正的界面)
onPause:另外一个Activity遮盖住当前的Activity,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见(半透明),只是不再接收事件的处理
onStop:Activity完全处于后台,对用户不可见
onDestroy:销毁Activity
Activity启动模式
背景知识:
一个app有一个任务栈(stack),而一个任务栈可以有多个任务(task),一个task可以有多个activity.
standard
标准模式,每次都会新创建一个activity实例放入任务栈中
singleTop
栈顶复用模式,如果栈顶存在该activity的实例,则不需要重新创建
singleTask
栈内复用模式,如果栈内存在该activity的实例,则不需要重新创建,并且为清楚该activity之上的activity,使得该activity位于栈顶
singleInstance
加强版的singleTask,并且这种模式的activity将被单独放在一个任务内,即一个task里面
Activity缓存方法
背景:当Activity a进入到b一段时间之后,系统可能会回收掉a,此时重新返回到a,a将被重新创建一次,这时a中的临时数据和状态可能就丢失了
解决办法:在回调方法onSaveInstanceState中保存数据(这个方法一定会在activity被回收之前调用),然后从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方法中的bundle取出保存的值
注意:布局中的每一个View默认实现了onSaveInstanceState()方法,这样的话,这个UI的任何改变都会自动的存储和在activity重新创建的时候自动的恢复。但是这种情况只有在你为这个UI提供了唯一的ID之后才起作用,如果没有提供ID,将不会存储它的状态。
Activity切屏问题
对android:configChanges属性,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点:
1、不设置Activity的android:configChanges时,切屏会重新调用各个生命周期,切横屏时会执行一次,切竖屏时会执行两次
2、设置Activity的android:configChanges="orientation"时,切屏还是会重新调用各个生命周期,切横、竖屏时只会执行一次
3、设置Activity的android:configChanges="orientation|keyboardHidden"时,切屏不会重新调用各个生命周期,只会执行onConfigurationChanged方法
但是,自从Android 3.2(API 13),在设置Activity的android:configChanges="orientation|keyboardHidden"后,还是一样 会重新调用各个生命周期的。因为screen size也开始跟着设备的横竖切换而改变。所以,在AndroidManifest.xml里设置的MiniSdkVersion和 TargetSdkVersion属性大于等于13的情况下,如果你想阻止程序在运行时重新加载Activity,除了设置"orientation", 你还必须设置"ScreenSize"。
解决方法:
android:configChanges="orientation|keyboardHidden|screenSize"
Activity通用配置
<activity android:name=".demo.list.slide.MessageListActivity" android:configChanges="orientation|keyboardHidden" android:screenOrientation="portrait"
android:windowSoftInputMode="adjustPan"></activity>
2.Service(计算型组件)
两种开启服务的方式start和bind
start型和bind型的区别
start型虽然由activity启动,但是生命周期不依赖其启动的activity
bind型的生命周期依赖其启动的activity,即activity被finish掉,则该服务被停止
注意:多个activity可以开启同一个服务,也就是说一个service可以与多个activity交互,且只有所有的activity都unbind服务了,这个服务才停止运行
Service生命周期
start型 (开启)onCreate—>OnStartCommand (停止)OnDestroy
bind型 (开启)onCreate—>OnBind (停止)OnUnbind—>OnDestroy
注意:OnCreate和OnBind只被调用一次,OnStartCommand可以被调用多次
onReind回调的条件
1.服务中onUnbind方法返回true
2.服务被解绑之后没有被销毁,再次绑定服务时
在 AndroidManifest.xml 里 Service 元素的常见选项
android:name ------------- 服务类名
android:label -------------- 服务的名字,如果此项不设置,那么默认显示的服务名则为类名
android:icon -------------- 服务的图标
android:permission ------- 申明此服务的权限,这意味着只有提供了该权限的应用才能控制或连接此服务
android:process ---------- 表示该服务是否运行在另外一个进程,如果设置了此项,那么将会在包名后面加上这段字符串表示另一进程的名字
android:enabled ---------- 如果此项设置为 true,那么 Service 将会默认被系统启动,不设置默认此项为 false
android:exported --------- 表示该服务是否能够被其他应用程序所控制或连接,不设置默认此项为 false
注:一般的Service工作在UI线程中,IntentService工作在子线程中
假设包名为com.sf.service
android:process=“:remote” // 属于该应用的私有进程,进程名为com.sf.service:remote
android:process=“com.sf.remote” //属于全局进程,进程名为com.sf.remote
3.BroadcastReceiver(消息型组件)
动态注册和静态注册
- 静态注册:在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进行注册,当App退出后,Receiver仍然可以接收到广播并且进行相应的处理
- 动态注册:在代码中动态注册,当App退出后,也就没办法再接受广播了
4.ContentProvider(数据共享行组件)
实现数据的共享(同应用不同进程之间或者不同应用之间)
应用场景:B应用通过ContentProvider来暴露数据供其他应用访问,A(其他应用)使用ContentResolver通过uri来对B应用的数据库进行操作
cr通过uri来定位不同的cp
cp中的URI的格式如下图
Authority:授权信息,用以区别不同的ContentProvider
Path:表名,用以区分ContentProvider中的不同的数据表
Id:id号,用以区别表中不同的数据
具体用法
1.在B应用中,创建一个数据库,将数据存储入对应的数据库
2.在B应用中,创建一个MusicProvider,继承自ContentProvider
在MusicProvider中给数据库分配一个URI,供A应用定位
默认该Provider需要实现如下六个方法,onCreate(), query(Uri, String[], String, String[], String),insert(Uri, ContentValues), update(Uri, ContentValues, String, String[]), delete(Uri, String, String[]), getType(Uri)
这些方法其实就是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然后给数据库分配一个Uri,供其他应用定位
注意:ContentProvider需要在AndroidManifest.xml中注册
<provider
android:authorities="com.sf.contentproviderb"
android:name=".provider.MusicProvider" />
3.在A应用在通过ContentResolver,实现对B应用中数据库的增删改查
Cursor query(Uri uri,String[] projection, String selection, String[] selectionArgs, String sortOrder)
uri:资源定位
projection:查询的列
selection:查询的条件
selectionArgs:查询条件的参数(如果selection中有占位符,就需要此参数)
sortOrder:排序(如MediaStore.Audio.Media._ID,按照id对数据进行排序,默认升序)
//降序 MediaStore.Audio.Media._ID+” DESC”
当然想要跨应用访问,还需要增加以下操作
首先我们先介绍下,共享数据所涉及到的几个重要标签:
android:exported 设置此provider是否可以被其他应用使用。
android:readPermission 该provider的读权限的标识
android:writePermission 该provider的写权限标识
android:permission 该provider读写权限标识
android:grantUriPermissions 临时权限标识,true时,意味着该provider下所有数据均可被临时使用;false时,则反之,但可以通过设置<grant-uri-permission>标签来指定哪些路径可以被临时使用。这么说可能还是不容易理解,我们举个例子,比如你开发了一个邮箱应用,其中含有附件需要第三方应用打开,但第三方应用又没有向你申请该附件的读权限,但如果你设置了此标签,则可以在start第三方应用时,传入FLAG_GRANT_READ_URI_PERMISSION或FLAG_GRANT_WRITE_URI_PERMISSION来让第三方应用临时具有读写该数据的权限。
3.1 在B应用声明一个权限
<permission android:name="com.sf.contentproviderb.READ" android:protectionLevel="normal"/>
provider标签改为
<provider
android:authorities="com.sf.contentproviderb"
android:name=".provider.MusicProvider"
android:readPermission="com.sf.contentproviderb.READ"
android:exported="true"
/>
3.2 在A应用中添加权限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com.sf.contentproviderb.READ"/>
这样就可以在A中访问B中的数据了
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在B中未申明权限,则在A中不加权限也可以访问
数据库不能随便close,否则可能会导致访问数据出现问题(SQLiteOpenHelper内部只缓存一个数据库的连接)
e1.ContentProvider中使用过数据库不能关闭(重写的那几个方法,不要关闭数据库),其他程序才可以通过这个provider访问数据
e2.如果存在多线程同时操作数据库,线程A通过getWritableDatabase()获取了一个SQLiteDatabase 用来进行删除记录操作,
线程B通过getReadableDatabase()获取了一个SQLiteDatabase 用来进行其它操作,操作已完成正在close()。
当线程A还在进行删除记录操作的时候,线程B调用了SQLiteDatabase.close()方法断开了数据库连接,
那么将会导致线程A的删除操作出现异常
可以考虑在Activity退出或者App退出时close
具体代码见ContentProviderA 和ContentProvide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