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中国武汉。12月份发现疑似病例,到1月份正式爆发,作为从头到尾的亲身经历者,似乎有很多想说的。
大学是在武汉读书,对我来说,武汉像是我第二个故乡,因为这里有我很多的同学,朋友,而中学的时候同学已经渐行渐远了。本来春节期间是想回武汉转车,并约了同学聚会的,但结果没买到火车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无奈最终选择顺风车。到了武汉的时候,已经来不及聚会了,就直接赶车去高铁站,冥冥中自有天意,躲过了一劫(事后各个朋友都安好),疫情从我身边擦肩而过。
对于疫情的感受:
家里父母:起初是不在意的,没有戴口罩的意识,无论怎么劝说,无果,于是参加了春节期间的唯一一场聚会,姑姑家的聚会,多是孩子们聚会的机会,多年来不曾聚会的兄弟们聚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讨论已有苗头的疫情;没过几天,村委开始开会,落实上级的政策,家里的气氛开始紧张起来,杜绝一切外出机会,等我回到深圳上班,也还在询问疫情如何,少出门等等。我想这一次的疫情,也许是他们印象最深的一次。
同学:第一时间我们大学的寝室群“三角湖边的都是大爷”里,开始了一系列的询问,大家都如何了,千万不要出门,似乎是有空袭一般,像老父亲般的嘱咐,孩子们都比较听话,也储备了足够的粮食过冬,年前都有采购年货,目前一切平安。武汉封城的几十天,大家是不是的出来吹一下牛,其实也是关心大家的近况;超市涨价,口罩难求已是常态,好在人无恙。
深圳的企业家们:由于客户群体的原因,所以也是一个缩影。最开始是担心复工的问题,所以很多老板大年初一连夜从老家赶回深圳,提前准备一些抗疫物资,这一批人后面复工也比较从容一些,更多老板比较心大,年后隔离完才返深,那时候在朋友圈,各个群里充斥的是各种防疫物资的采购需求,口罩、消毒液、手套,一货难求,天南海北找资源,那个时候应该是疫情物资空前紧缺的高峰,市场上已完全买不到口罩。
也有一些企业主早一看到商机,一些年前生产口罩等用品还在亏损的工厂,一夜之间迎来了重生,且政府部门看在工厂门口,等待一批一批的物资出厂,直接带走,老板还恍如隔世,就已经投入忙碌的生产和手机不断的电话中。
有一些企业本身不是从事这个行业,于是从倒卖物资,渐渐地转向生产,因为利润实在太高,再不赶这一波,下一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熔喷布,口罩机,供不应求。加之,国外疫情还在大肆蔓延,可想而知,市场之大,于是ce,FDA这些本寻常人不知道的东西,现在也能张嘴就来,N95的资源有吗,要有出口资质,ce欧盟认证,FDA美国商务部认证,甚嚣尘上。
国内的人:由于政府的宣传,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比之03年的非典,影响更大,老百姓的反响也会越激烈。各种硬核隔离,瞬息间全国皆知,举世模仿;谣言不止,政府辟谣。人们的喜怒哀乐似乎可以轻易被操控。
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凉山大火,列车脱轨,天灾人祸,人们似乎很快就会回到自己的生活轨道,留下的痕迹似乎只是记忆中。习惯了戴口罩,习惯了不化妆,习惯了一下班就回家,当所有的习惯回归本身的时候,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看到更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