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初期,因为看了泥叔的线上课程,被泥叔优雅、艺术范儿的气质所吸引,脑中就开始勾勒自己掌握了语言魔力后的画面,2月份就早早报了名,然后每个月都叨扰一次周老师,询问开课的时间,终于在7月初踏入了魔力演讲的课堂。
踏入教室的一瞬间,老师们以开放和热情的迎接打开了场域,高能的组长阿蔡以及热情的小倪则活跃了小组气氛,上午我仍然处于感受和旁观的状态,敏锐的小组助教赵老师则捕捉到了我的状态,不停的鼓励我举手发言和打开自己,终于在“压力”之下我走上了讲台,用why, how, what模型表达自己的创业项目。在荔枝哥的快速指引下,对自己原有的思考进行整理和归纳,亲身感受到了如何通过调整表达而加强语言的“魔力”。
魔力演讲,泥叔和荔枝哥两位老师的演绎让这个课程的名字当之无愧,一个理性睿智,一个优雅文艺,一个调动左脑的逻辑,一个激发右脑的画面和图景。两天一晚的课程和诗王争霸,让我被课堂的魔力深深的吸引,周日下午出差去外地,因为不愿意过早离开课堂,结果定好的高铁也没赶上,只能改签。
一直困于自身语言的干瘪和匮乏,自己表达的特长是简洁的逻辑性,但是思想和情感的丰富性得不到准确的抒发和诠释,每次说话前,内心的愿望是想用一席华丽的红毯来迎接久违的挚友,但最终出来的效果则是最终从家里的橱柜里掏出的一块破旧的脚踏布。课程结束后,我开始搜索各种诗集,已经多年没有读过文学作品的我,想从各种名作中找到语言表达的路径和通道,最后无意中搜索到这本徐志摩传《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只为向内探寻自我,只为向外寻找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佳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