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大抵可以形容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就是这一眼,让我对他久久不能忘怀,可是,他却没有把我放在心上。于是我质问他,并且不死心。
为了靠近他,了解他,我不厌其烦的写作,各种文体皆有尝试。文采不够我就泡在图书馆,典故不够我就多请教老师……总之,为了靠近他,我做了我所有的努力。
后来,我们老师告诉我,让我试着一点点的去颇析他,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我对他需要热情 二、我要有足够的理论知识 三、对他说话要含蓄(也就是拐弯抹角) 四、要常常动笔练习
起初,我并不完全懂老师的意思,直到某天突然顿悟……
他是王安石笔下“少年意气强不羁,虎胁插翼白日飞”的翩翩少年;他是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浩荡景象;他是白居易笔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哀怨之情;他亦或是曹雪芹老先生笔下千姿百态的小女儿;老舍先生笔下可怜的祥子;冰心女士笔下的“爱的哲学”……他可以是我们笔下任何一处景致,任何一个人,任何一段情,任何一个故事。
要想写好他,必得先了解他。我与他感情的最开始,便是小学的看图写话。小时候,常常一不小心写成流水账,通篇文章无趣且不通顺。中学生,开始各种文体,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结果也都被我搞砸,文章惨不忍睹,还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常跑冠军”(常常跑题)。高中的时候常常被文体不限四个字迷惑,我以为是真的文体不限,可老师说只能写议论文,不能写其他文体,这个规定不仅限制了我的想象,而且也限制了我的分数。我一点点地写错,跑题,慢慢的不再写错不再跑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储备,文章也慢慢的有了进步,语句之间也可见文采。
我与作文之间的故事大抵就是如此,没有浪漫的玛丽苏情节;没有跌宕起伏的前因后果;没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结尾突转;亦没有感人至深的学习历程。有的只是我与他平平淡淡的经历与生活的细枝末节。
语教一班 陈洋 219306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