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该玩的就让孩子痛快的玩,顺应孩子心理的需求,不要把本来的好事变成坏事,这是我这篇文章的核心。
对于网游,很多家长有着强烈的排斥心理,认为那是洪水猛兽,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其中,毁了孩子的终身。
这个想法很正常,也很普遍。毕竟,关于网游成瘾的报导大量的见诸于报端,由此引起的负面信息随处可见,同时父母们又普遍认为孩子的自制力是极弱的,所以自然有一部分家长会对手游严加控制。
但,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不玩手游的家长已是少数。
-01-孩子和我的手游江湖
我曾经一度痴迷过两个游戏,“刀塔传奇”和“部落冲突”,分别玩了近一年,每天至少一个小时。换游戏是因为玩腻了,什么都不玩是因为2016年年底开始忙于写作了。
玩的久了,看清了这些游戏的套路,自然也就觉得无趣了。
包括后来备受关注的“王者荣耀”,出于好奇,也玩了玩。但明白其中的套路后,很快就不玩了,还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一款游戏暴露出的教育问题》。
受我的影响,壮壮也玩过“王者荣耀”,但并没有“谣传”的那么可怕,疯狂过一段时间后就不再喜欢了,也许我们是特例,但媒体的报导又何尝不是!
看到我这么快就对这款游戏失去了兴趣,同事总是惊奇的问我:“怎么就不玩了呢!怎么就没有上瘾呢?”,足见媒体对大家的影响有多深。
对于游戏的选择,我完全尊重孩子,他可以随意下载想玩的游戏,我很支持他,看他玩的不尽兴,我会再补上几局,这样他便能在“指导”我的过程中再过把瘾。
受儿子的影响,我又先后玩过“猫和老鼠”、“贪吃蛇”、“我的世界”、“西游记”、“愤怒的小鸟”、“极品飞车”、“保卫萝卜”、“疯狂动物园”等游戏。
和很多家长一样,我完全同意孩子玩手游。
但,有一点我是不敢认同的,就是,尹建莉老师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的观点:把网游等同于篮球、下棋、捉迷藏这一类游戏。
网游之所以那么吸引人,能够让那么多人沉溺于其中。是因为在这些游戏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致力于将全球最先进的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游戏中去,目的在于通过人性的弱点吸引玩家的注意力。
比如,任务细分,赏罚机制,阶段性目标,竞争排名,虚拟头衔,不确定性,神秘感,良好的代入感,等等。
任何一个热点游戏必然是牢牢抓住了人的内心需求,游戏的不断更新就是在适应玩家情绪的不断变化,希望能长时间的抓住玩家的注意力。
这就是我无法把网游等同于其它游戏的原因,毕竟不加约束的玩网游,我连自己都管不住。
因此,我们规定了孩子玩手游的时间,一周15分钟——突然感觉这个时间好短!
相信很多家长和我一样,采用了同样的套路。
但,作为网络移民的我们,好像天生惧怕网络的负面信息,各种网络成瘾的报道总是刺激着我们的大脑。
即便短暂的游戏时间,即便心理也清楚孩子玩手游不可避免,但我们仍然会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各种叮嘱和“监视”,生怕孩子不遵守约定,违反规则,因此常常又会不自觉的对孩子的各种限制:刚起床就玩游戏?!怎么玩了这么久,时间还没到吗?!不要离得那么近,要近视了!?……
我不希望破坏孩子仅有的15分钟乐趣,我希望让他能快乐的沉浸在其中。
于是,每周六的早晨,壮壮都是这样开始自己的一天:走进我的书房,拿起我的手机,坐在他的大椅子上,设定好闹钟,打开游戏,尽情的玩上15分钟。
我不得不佩服孩子的定力,闹铃一响,壮壮只花上几分钟再收拾一下残局,便很自觉地把手机还给了我。
而,问问自己,一天要多少次翻出手机去看微信,这个对我来说根本没有多少意义,只是觉得无聊时的下意识动作,就可能耗掉我1个多小时的时间。
再,问问自己,沉迷于游戏的那段时间,常常是各种借口玩上一盘,还不时的触犯家里的规定——不准在孩子面前玩手游。这耗去的时间至少是孩子的几十倍!
有些家长会觍着脸对孩子说:我们都是大人了,也就这样了,等你长大了也可以随便玩。
我真是不好意思这么对孩子说,难道我们就不应该继续成长,难道我们就可以肆意挥霍自己的时间。
其实,孩子真的好自觉!他完全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只是他和我们一样,不能总是像打了鸡血一样,只懂得学不懂得玩。
15分钟真的很少,有一次我问壮壮:“如果没有任何约束,也没人管你,你一周玩想多久手游?”。壮壮很认真的想了想,回答道:“25分钟”。
25分钟,这也是孩子能够想象到的极限,即便这样离我每天在微信上的消耗还差一大截。
这一代孩子是网络的原住民,而网游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自然生态,就如同在我们那个年代,玻璃球之于男孩的重要性,皮筋之于女孩的重要性。
-02-为什么有些人会对网游痴迷到“死”
大学期间,和我同宿舍的一位同学,他来自江苏的农村,个子不高,身体瘦弱,典型的南方小伙,人很聪明,学习也好,在入学英语摸底考试中全年级排名第二。但他本身不满意这个学校,在大二时,迷上了网游——那时的网游还是文字版的,叫MUD,就是泥潭的意思。结果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游戏,他便陷入了进去,被这个可笑的网游完全控制住,本来家境贫寒的他,却要省吃俭用克扣伙食去上网。
大三时,因为一门接一门的功课亮起了红灯,最终被迫退学。
回想睡在下铺的兄弟,他为什么会那么轻易的沉迷于这么弱智的网游中,基于我对他的了解,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1)他是被调剂到这个学校的,对学校本身充满了怨恨;(2)生在农村,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他上面有三个姐姐,可以想见他从小背负着巨大的期望,我也常常听他谈起上学期间的种种约束与无奈。(3)大学期间完全依靠自我的管理,处处受约束的孩子,一下无法适应这样的自由。
不是我这位同学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也不是他不明白父母把他培养出来不容易,他也更清楚家里对他的巨大期望。但,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是在更加自由的环境中无法让自己按照更好的轨迹前行,似乎他所作的一切都是想把以前的缺失补回来一样。
尹建莉老师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提到一个故事,和我同学的遭遇很像:
一名牌大学的男生,入学第一年就出现挂科现象,整天疯玩网游。到第二年开始不上课,老师做了许多工作也不管用,最后老爹过来陪读,每晚都是把宿舍里的三把椅子拼起来睡觉,坚持了四个月仍然不管用。男生最终留级一年,但仍然无法完成学业,最终只能被学校劝退。
这个男生曾对宿舍同学讲,他现在其实并不多么喜欢网游,中学时那是真的喜欢,只是那几年,自己被父母请来的家教占满了所有的业余时间,没有任何娱乐,几乎没摸过电脑,现在这样只是想把失去的补回来。
上述两个案例中的男孩,都是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完全是依靠外力在控制着自己,当这个外部约束突然消失时,当他突然被暴露在完全不一样环境中时,有的只是不适应。因为父母当年没有给他们一个锻炼自我控制能力的机会,父母一时的担忧却真正的影响了孩子的一辈子。
-03-
既然玩了,就应该让孩子痛快的玩。不要把玩这么美好的事情变得满满的负罪感。
孩子的成长说道底,总是要归结到父母自我的成长,当我们想打扰孩子,想介入孩子的快乐时,把这个自我成长的机会留给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留在肚子里。
要知道,我们虽然约束了自己,但却成就了孩子。
——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