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怎么写?一撇一捺。撇捺之间,相互依靠,相互弥补,才成其为一个完整的人。——题记
杨绛先生这本书,总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极短,算是个楔子。第二部分描写了一个极长而又极清晰的梦境,第三部分则是回忆一家人从青年在外留学,到中年回国奔波,再到老年相依为命的日子。
大凡梦境中人物,不论在生活中性格多么复杂多面,在梦中多被凝缩为一个标签,虽有失片面,但却绝对深刻准确。生活中的繁复情节,在梦中也多半化作简洁明确的象征。只有现实中的某些画面,会被定格在脑海中,再在梦境中重现出来。
在杨绛的梦里,锺书一直身不由己地待在一条船上,自己在钱先生身旁陪他,女儿圆圆则总是奔波于工作和父母之间。自己先是担心钱先生,再到后来担心病发卧床的女儿,心中煎熬“像绽开了一只只饱含热泪的眼睛”。恐是杨绛对三人后半生生活的总体感觉,到了梦中便生生动动地现了出来。
钱锺书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儒雅博学,但在杨绛的记忆里,钱先生却是个淘气的孩童。书里开篇便是钱先生偷溜到女儿圆圆房间恶作剧,被女儿现场抓获还不承认,笑的直不起身。锺书在国外求学,分不清左右脚,拿筷子也是满把抓,早上做了丰盛的早餐,被妻子表扬时装的不动声色,偏又忍不住得意地炫耀自己会划火柴了!
锺书身上带有文人气,女儿启蒙时,故意教女儿英文里的粗话,来客人时便让女儿展示出来,看到客人大笑,不明就里的女儿越发得意地表演,钱先生自己却在一旁幸灾乐祸。先生还喜欢随口胡诌歪诗,和朋友打趣。做诗常夸大,却不以为意。
杨绛在情感上更像是锺书的母亲。她出身书香门第,淡雅贤淑。新婚后即陪丈夫出国求学,在国外两人相依为命,寄人篱下,想来是艰难的。她却不以为意,没有钱自费上大学便做旁听生,不会做饭便边学边试验,苦中作乐。回了国,还要到钱家去“做媳妇”,其中的种种不易,在她心上都淡淡掠去,如风行水上,风过水止。锺书一生能有杨先生相伴,真是痴人痴福。
圆圆自小文静懂事。看到大人在吃好吃的,母亲因为自己肠胃薄弱不让吃,便静静地在一边玩耍,实在忍不住了会过来扯扯妈妈的衣角,眼角流出一滴小眼泪。到了钱家的大家庭,爷爷在卧室睡觉,大家都在外面玩耍,她却坐在爷爷脚边找书看,还不时帮爷爷掖掖被角。上了学,被评为三好学生,她会自觉惭愧,苦恼地流出了眼泪——因为自己身体不好,不算是“三好”。长大后,一心照顾父母,连嫁人也不情愿。父母年迈,全凭她一力照顾,奔波于学校和父母之间,积劳成疾,乃至卧床不起。书里后面说在家里圆圆最大,然后是杨先生,最后才是锺书,真是实在话。
人生如梦,第三部分这样说来其实也可以算是个梦。不过这个梦更长更真实,长地让人醒不来,真实地让人不愿醒来。
这只是极平常的一家人,在中国随便哪个地方都有千万个这样的家庭。夫妻二人,如一撇一捺,再加上最上面那个尖——孩子,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字。三者缺一不可,互相完成了对方。杨绛用淡雅的语言,回忆的是平淡如水的故事,从中品出的,却是无尽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