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给好友芙蓉小姐分享了周冲的一篇文章《真正的爱,是不会痛的》,当时分享的缘由只是觉得文章内容、文字色彩很好。
过了几天,芙蓉小姐给我发了一段很长的文字,开头时她说“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你给我分享的那篇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我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后面附上的是一段她和她老公聊天的记录内容,在聊天记录中她说到了现在婚姻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是源自于自己内心的一些问题。在电脑前赶着文案的我,内心起了小涟漪。
还记得文章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成年以后,在亲密关系中,它们(童年的创伤)会重新冒出头来,以缺乏安全感等方式,对人说:我不快乐,我恐惧,我疼。然后期望另一半来治愈你所有的伤。只是,带着原生家庭的黑洞,走进新的家庭,一开始,就注定了不是亲密之旅,而是索取之途。”
我想文章的这段话是芙蓉小姐内心状态最好的诠释了。
和芙蓉小姐对话的窗口陆续接收着讲述:
“我对婆婆的依赖,大于对我自己的亲妈妈。我很不愿回娘家,因为娘家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可怕的地方。记得有次家里人又打架,我在异地打家里的派出所电话求助。那次回家我特别希望老公陪我一起回去,并不是希望他来解决问题,而是觉得只要他在旁边陪着我就够了。我就不会那么的害怕了。家里打架的事我从小看到大,小时候看着鲜血淋漓,初中无助的躲在学校垃圾堆哭,高中从县城请假回家。
终于到大学了,终于离开家了。开始了自立更生,就算再苦也不向家人说。毕业工作,直到现在我已结婚,可我的家庭战争却从没有停息过。每次战争的结束,我如同在枪林弹雨中脱险了一次。”
窗口发来一个难过的表情,然后接着讲诉:
“我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婚姻为什么会走得如此被动,直到看到这篇文章。
今天我和我老公说,在这个世界上我对他的依赖是最深最深的。
然而我却忘记了我是带着原生家庭的黑洞和他新组成一个家,我对他一直是在索取我想要的安全感。其实我所期望的是他能治愈我内在的问题,然而我却用埋藏在内心的痛苦去惩罚我的老公。”
看着屏幕中这些跳跃的文字,我知道芙蓉小姐是扒着自己还未愈合的伤口在讲述,作为好友的我对她心疼不已。
一直知道她的婚姻生活过得并不顺利,芙蓉小姐想要的就是一个足够有安全感的家。
但在实际的婚姻生活中,儿时受到的父母辈不和谐家庭氛围的影响,让她以敏感、谨慎、小心翼翼、好强的性格置身其中。
在矛盾出现的时候,为了避免漫骂声、打架的出现,她往往采取的是委曲求全,求同存异。很多时候原以为自己的隐忍能够换得相安无事,但结果往往是相反的。
很多有关教育的文章中都在表达、强调原生家庭的重要影响力。
没错,原生家庭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影响到新生家庭的悲欢离合。
有人问难道原生家庭的影子真没法甩掉吗?一直以来我也以为它是不可改变,并会伴随人的一生。
但在接触了心理课程,看过很多正面管教、亲子沟通关系等方面的书籍后才知道,原生家庭并非不可改变。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有一个内在的小孩,这个小孩就是心中的那个你,是你童年期经历的全部。
当我们意识到这个小孩的存在时,应该明白能够帮助你的内在小孩的人只有你自己。当内在的小孩出现时,你可以常常告诉它“我很好,我可以的。你放心,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在身边陪着你。没有任何条件。”
去寻找一个和你的内在小孩达成和解的通道。
作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永远是一个阳光、有温度的家,任何物质上的满足都填补不了心灵上爱的需求匮乏。
童年期印下的心灵创伤难以抚平,这些创伤会不被看到,不被认可,不被意识,慢慢的就会变成潜意识隐藏起来,成为一种伤口,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所以,爸爸妈妈们,爱孩子请从爱家人开始吧。
经常听人说家庭是一个人的宿命,但是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啊。如何面对,如何选择,最终还是要由自己决定。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是有能力选择扭转局面的。
亲爱的朋友,是时候和你内心的小孩道个别了,珍重的说声“再见”。你要独立长大,然后继续扬帆起航。
END
喜欢文章,记得给我点赞或分享给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