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经历完高考的学生和父母,肯定都经历过为大学选专业而苦恼不已。我也仔细思考过很久,决定做一个梳理,以帮助大家更清晰简单的做决策。
站在山下的人是看不清山顶位置的。
我们经历了一片茂密的丛林,来到了一座山脚下。当地人说,上山的路有很多条,有的路虽近但危险多,且容易迷路;有些路比较曲折,但相对平稳。这时,你会怎么选择?
站在山下的人是看不清山的全貌。那让我们换个高度,先来了解下学科的集合,科学到底是什么?
科学”一词是英文“Science”翻译过来的外来名词。清末,“Science”曾被译为“格致”。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者把“Science”译为“科学”。康有为首先把日文汉字“科学”直接引入中文。严复翻译《天演论》和《原富》两本书时,也把“Science”译为“科学”,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摘录了历史上名人及工具书对科学一词的诠释:
2、辞海(1999年版):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3、霍金:科学总是寻求发现和了解客观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总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科学是认真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同时,科学又是创造的。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疑问,科学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
4、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78年),科学被解释:
(1)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2)合乎科学(精神、方法等)的。
沿着先人的知识足迹,我对科学有如下的理解:
1、科学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由简单的学科分类演变到现在庞大的知识体系,它的内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成长而不断扩充的。如果知识是没有边际的,那么理论上科学也是无边无际的。
2、科学不同于信仰,它是以逻辑推理为核心能力构建的处理系统。是需要量化检测或者明确的现象来进行印证的存在。
3、科学是识别知识的方法和工具,而不是知识本身。宇宙运行的真理一直都存在,不因为我们发现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我们未探知而消亡。科学仅仅只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揭示出来而已。
4、既然科学是个成长的体系,那么其内容就有真伪两种,时间会大浪淘沙验证真的和假的,所以求知需要有批判精神。
学科是通往科学的必经之路,但职场不等于学科,科学也不代表成功
学科分类从古至今不断演化,基础学科为数学、物理、化学、音乐、地理、历史,大学里更多的是应用学科如心理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学、传播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等。每个大类下面又随着时代发展衍生出了更多更细的分支。每一类学科都有它的功能和使命,打个比喻,每类学科就好像一个大型的独立游戏,你所学习掌握的技能,仅仅适用于这类游戏场景。你苦练了三年,把这套游戏各个关卡和解锁技能都娴熟于心,终于通关。
然而来到职场你发现,一切仍要从头开始。你练习的只是专业技能,职场是人创造或实现价值的活动场所,涵盖了所有学科的内容,甚至职场的内涵远远大于学科技能所包含的范畴。在职场这套新游戏里,规则和场景要比大学的某个专业描述的场景更复杂和不确定。你会发现你原来掌握的技能,你引以为豪的一切,在职场变成了这里的游戏装备之一。你才是真正的宝藏和一切的意义。
应用学科的分类往往和某个职业紧密相连,于是在选择学科时,哪个行业热门吃香,成了不约而同的风向标和选择参照。可是现在本科学习普及率很高,很多孩子会经历至少2个专业的学习和选择历程,意味着本科的专业选择不是唯一的机会。我们这个世代处于风云变幻的时期,经历了改革开放快速增长的30年,后面经济怎么走向不确定。新生代的优秀企业崛起很快,可能三到五年就是一个周期,行业的快速迭代使传统选择一个行业就锁定了一生的命运成为历史。比如医生、律师在我们国家可能不如房地产经纪和银行职员,可在美国的职业地位及收入就完全不同。以现在的眼光和境遇去衡量未来,显然是短视的行为。
学习是为了在有限的选择里创造无限可能
站在多个角度看人生的学科选择这件小事,视野瞬间就开阔起来。理解学科选择并不会定性人生高度,才会保持平常心向内探寻自己的关注点和喜好。很多时候大部分人没有选择学科的权利,你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随机安排,或者有限的主动选择才是生活的常态。
那么你要努力在有限的可能性里去选择你认定的那条路,不论是那是什么,对你的人生是否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只有你。它取决了你以何种心态投入到接下来几年的学习生活中,取决于你在几年的学习体验中收获了多少知识和经验,仅此而已。
而这些技能将决定着在未来的经历里你能应对多大的挑战,或者承担及接纳什么样的命运,一切的未知都是已知,生命的美好体验就在这玄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