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来说陀螺不陌生,幼儿园的角落里都存放着,这个玩具对孩子们来说又新鲜又好奇,很多孩子选择尝试都没成功。我默默的拿起陀螺玩了一下,成功了,孩子们欢呼着。
那老师用什么办法抽的陀螺呢?这个问题引发幼儿思考。
芒果拿起陀螺像模像样的开始了一系列操作,多次没成功,“老师,怎么才能让陀螺转起来。”我发现他前面坐的都很好,只是在抽绳子的时候速度太慢,导致陀螺没转起来就倒下了,这一点我跟芒果解释完后,他立马就明白了意思。“老师,我知道了,我再试一次。”1次2次3次,老师我成功了 你快看......当看到陀螺转起来的时候孩子们高兴地叫起来。
孩子对于抽陀螺是相对而言陌生的,对他们来说让陀螺转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我发现孩子绕绳子的方法有些欠缺,他们没办法让把绳子在陀螺上绕紧,所以还没等陀螺在地上转起来,绳子已经先松掉了,同时认为鞭绳的长度有点太短,这个相对他们来说是有些困难的玩具。
几次失败后,孩子们对这个陀螺更没有耐心 了, 有时候看他们一直蹲在地上已经不管这个陀螺了,于是我决定在下一次游戏的时候调整他们的这个状态,以及他们学习陀螺的方法。
这一次我成为了介入的观察者,孩子们遇到了瓶颈,并出现了烦躁、无助感,结合芒果的求助,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支架,孩子们通过观察、倾听、操作,使陀螺转动起来,掌握抽陀螺的技巧。
孩子们学会抽陀螺后,难度提升了,为什么有的快有得慢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孩子的思考。
彦彦:“加快速度加快速度试一下,跑起来。”只见场地小朋友四处奔跑,果然有效果呢。
在孩子们的探索和尝试下,抽陀螺的小朋友越来越多,进步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