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交流一下“如何安放父母的焦虑情绪”这个话题。焦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绪状态?焦虑是不是生病了?实际上,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状态,人在紧张、期待以及对某件事不能够确定的时候,会处在一种忐忑不安的情绪状态下,其实这就是一种焦虑的状态。
一、父母为什么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在生活中,父母要面对各种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能力的不足与无法满足的自我欲望,因此,处于焦虑的情绪当中就是一种常态。而且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的焦虑情绪更容易被激发,甚至被放大。焦虑是对于很多事情的不确定,害怕失败、犯错,或因此而受惩罚,期待无法获得满足。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他们都在不断犯错,在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的成长。因此,孩子犯错原本也是一种正常状态,但是他们所犯的错误却特别容易激发父母内心中的那些不可控、恐惧、忐忑等焦虑的情绪。
父母通常会用特别强烈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或者帮助孩子尽可能减少错误的发生。此时,父母越焦虑,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承受能力、耐受程度就会越低。很多父母明知孩子还小,很多东西还不懂,但是孩子一旦犯错仍然容易暴怒,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甚至有时还会动手。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当中,如果父母内心的恐惧、忐忑以及对自己的不满非常多,他们就特别害怕看见孩子呈现出来弱小、无力的状态。因此,这样的父母对于孩子的管教也会更加严苛,甚至会出现暴怒的情况。
那么,父母打孩子是不是一个问题?其实,谁都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但是如果父母打孩子的情况十分频繁,而且是和孩子相处中的常态,这就不一定是孩子顽皮、不懂事,而很有可能与父母内在的焦虑有关系。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需要不断成长,这样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很多家长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在学校爱惹事、不想上学,是孩子出现了问题。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对父母是一种配合和呼应的状态。当父母特别焦虑、需要情绪释放的时候,孩子就会发现:父母因为自己犯错而发脾气、摔东西之后,情绪得到了安慰。这听起来似乎很矛盾,因为表面上孩子犯错是给父母添了麻烦,但是父母内在的焦虑情绪恰好因为这样的麻烦被激发,而后有了发泄的过程。所以,孩子犯错反而成为父母内在焦虑情绪释放的出口。当孩子发现自己犯错有这样的功能,他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很多大大小小的毛病,总是惹事生非。因此,如果孩子外在的主要成长环境没有得到改善,也就是与父母没有良好的亲子相处模式,无论孩子得到多么正确的引导或者疏导,回到家里,他又会不自觉地扮演父母情绪的“垃圾桶”。所以,我们经常说,处理孩子的问题一定是要对应其整个家庭。
父母的焦虑情绪还会使其不断与孩子产生冲突。孩子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安慰到父母,另外一方面也希望能被父母理解、尊重、欣赏、公平对待,渴望通过自己某些行为、情绪的表达,让父母看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状态。然而,焦虑的父母往往关注的仅仅是自己有多么生气、丢面子、害怕,而无暇顾忌孩子内心的体验和感受。这个时候,孩子不被父母所理解的失落,就会让他们去完成一种对自我的坚守,比如不好好学习、不上学、离家出走等,甚至有一些孩子还会出现自残自伤的行为。所以,孩子本身也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
当孩子的矛盾、冲突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同时被激发,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状态?父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暴跳如雷,而当孩子在父母暴跳如雷之后,呈现出委屈、悲伤、“好孩子”的状态时,父母又特别自责,同时通过对孩子过度补偿的方式来安抚孩子,比如想买什么就给他们买什么、想干什么就让他们干什么。在和父母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孩子会不怕犯错,因为犯错受惩罚之后还会有巨大获益的可能性,如此一来孩子的错误行为就不能被纠正。
因此,如果希望孩子养成自律等良好习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父母一定要及时觉察和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
二、父母要学会觉察自己焦虑的信号
父母要学会从不同维度去觉察自己的焦虑情绪。首先,要通过身体维度进行自我观察。身体的症状与情绪有着内在的关联,敏锐地捕捉身体的症状,能够很好地觉察自我的焦虑程度。
其一,胃口不好。无论是不爱吃东西,比如,即使一天没吃饭,面对一桌子的美味佳肴依然提不起兴趣;还是特别爱吃东西,比如,明明不饿就是停不下嘴,不吃点什么就觉得心慌,这些情况都可能与内在的焦虑情绪有关。因为人从出生开始,获得安全感的第一途径就是嘴,嘴上得到满足了,才会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所以,嘴对于人来说,是一个明显的情绪发射的“信号站”。如果突然胃口不好了,我们就要关注自己是否存在焦虑情绪。
其二,睡眠障碍。有的人睡眠时间特别短,长时间无法保证合理的睡眠时间,并且醒了之后很难再入睡;还有的人睡得特别轻,隔壁有人咳嗽一声都会被惊醒,这是因为人处于警戒状态下,哪怕是睡着了,听觉也会特别敏锐。尽管我们的身体是在睡眠状态下,但其内在的戒备和防御机制并没有停止工作。而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如临大敌、时刻保持戒备?一定是在焦虑的状态下。另外,如果一个人总是做噩梦,或者在梦中不是从楼上掉下来,就是考试时笔写不出字、想上厕所却打不开门、想拨电话又拨不出去等,这一定是情绪焦虑的体现。
其三,身体莫名疼痛。如果身体出现非器质性原因导致的疼痛,去医院检查也没事,那么这些疼痛就是身体在向我们传递某种情绪的信号。这样的疼痛就是肌肉过于紧张所导致的身体感受。出现这些疼痛,千万不要认为忍忍就过去了,因为它会慢慢积攒直至爆发。所以,及时观察身体的疼痛症状,是及早发现自身的心理状态或者情绪状态、降低焦虑情绪对生活造成破坏性影响的关键。
其四,心慌心悸频繁。无故出现心慌心悸,也可能是焦虑情绪的影响。在焦虑症中,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症状,叫“惊恐发作”,就是自我感觉心脏要停跳了、喘不上气来,但是到医院检查后却发现心脏没有问题,之后身体也没有不适,这就是非常严重的焦虑症的症状。
其次,要通过行为维度进行自我观察。比如,反复检查车门、门窗、煤气是否关好等,这类反复行为如果频繁出现,代表着内在的焦虑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强迫其实就是害怕出错,所以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这种害怕与客观实际没有必然的关联,它是来自内心的不安和忐忑。我们容易通过能够快速确定的事情,来安抚内在的不安全感。而如果焦虑的程度过于强,这件事情又不确定,人就会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n次的行为反复。
最后,要通过情绪维度进行自我观察。比如:情绪波动大,没事就心情不好,或因为一点小事就心情不好。有一位妈妈带着一年级的儿子去健身房,在公共区域收拾东西的时候,另外一位女性觉得他们占的位置有些大,就斜着眼看了他们一眼。那位妈妈突然感觉自己遭受了巨大的羞辱,顿时情绪爆发,不仅和那名陌生女性大吵了一架,还把自己的儿子给臭骂了一顿。类似这种原本没有必要生气、悲伤、开心,却引起了巨大情绪波动的情况,其实都和内在的焦虑情绪有一定的关联性。另外,爱指责别人、对家人包容度差等,也都可能表示我们内在的焦虑达到了一个峰值,需要及时自我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