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在《统筹方法》里
提到一个泡茶的问题:
想要泡茶,需要
拿茶叶(1分钟),洗茶杯(2分钟),
洗茶壶(1分钟),洗开水壶(1分钟),
烧开水(15分钟),泡茶(2分钟)。
怎样才能最快喝上茶?
如果按照上面的顺序依次做这几件事,
就需要1+2+1+1+15+2=22分钟。
但是我们知道,
烧开水的15分钟里,人是可以做其它事的,
那么我们把这几件事的顺序改成:
洗开水壶→烧开水→拿茶叶→洗茶杯→洗茶壶→泡茶
这样总共要花的时间只需要:
1+15+2=18分钟
烧开水的同时,
拿茶叶、洗茶杯、洗茶壶这3件事也做完了,
这就省下了4分钟。
华罗庚用这个例子启示我们:
合理地安排做事情的步骤,
让多件事情同时进行,
是可以节省时间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过桥问题”:
在漆黑的夜里,
甲乙丙丁共四位旅行者来到了
一座狭窄而且没有护栏的桥边。
如果不借助手电筒的话,
大家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过桥的。
不幸的是,
四个人一共只带了一只手电筒,
而桥窄得只够让两个人同时过。
如果各自单独过桥的话,
四人所需要的时间分别是1、2、5、8分钟;
而如果两人同时过桥,
所需要的时间就是
走得比较慢的那个人单独行动时所需的时间。
这四个人怎样能最快速地过桥?
简单点说,
就是4个人过桥,一次最多过两个,
过去之后还要一个人拿手电筒回来,
后面的人才能过桥。
我们分析一下这个过程:
4个人要从桥右边过到桥左边(右4)
①两个人先过到左边(左2右2,手电在左)
②左边一个人拿手电返回右边(左1右3,手电在右)
③右边两人过左边(左3右1,手电在左)
④左边一个人拿手电返回右边(左2右2,手电在右)
⑤右边最后两人过左边(左4)
所以至少要过去3次,回来2次,
也就是要计算5次过桥时间的总和。
那么问题来了,
怎么安排过桥的顺序呢?
我们要注意这个问题里的一个条件:
四个人通过的时间不同,
假设甲、乙、丙、丁分别用时1、2、5、8分钟。
考虑到要返回来送手电筒2次,
所以按照直觉,
返回的人走得越快越好,
那么应该让走得最快的甲返回来两次。
我们可以得出方案:
①甲、乙过桥(2分钟)
②甲回来(1分钟)
③甲、丙过桥(5分钟)
④甲回来(1分钟)
⑤甲、丁过桥(8分钟)
总耗时:2+1+5+1+8=17分钟。
结束了吗?
现在我告诉你,
最快只需要15分钟,
4个人就可以全部通过。
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快?
或者我们先反过来想,
刚才的方案,哪里导致了时间浪费?
你想想,甲本来1分钟就能过桥的,
他陪丙走了5分钟,
然后陪丁走了8分钟,
如果我是甲,我都觉得着急!
能不能让丙和丁一起过桥呢?
这样就可以省了丙过桥必须的5分钟!
好,我们就按这个思路想下去:
如果要丙和丁一起过桥,
那么应该避免他们两人送手电筒回来,
不然时间就更长了。
首先,丙和丁不能一开始就过桥,
因为只有他们两个过去了,
必须由他们其中之一送手电筒回来。
那么丙和丁能不能是最后两个过桥呢?
我们回想一下过桥的步骤,
最后两人过桥的前一步,
是有一个人送手电筒回来,
最后这个送手电筒的人和余下的一人
一起过桥。
如果丙和丁是最后过桥,
那么他们其中之一也要送手电筒。
所以,
丙和丁只能在第③步,
也就是中间的时候一起过桥。
那么,方案可以这样设计:
①甲、乙过桥(2分钟)
②甲回来(1分钟)
③丙、丁过桥(8分钟)
④乙回来(2分钟)
⑤甲、乙过桥(2分钟)
总耗时:2+1+8+2+2=15分钟。
这个方案的巧妙之处在于
走得最快的先把第二快的送过去,
让第二快的人也帮忙送手电筒,
多舍了往回送的1分钟,
换取时间较长的两人一起过桥。
这样最终节省了时间。
你可能会觉得,
干嘛费这么大劲计算这个,
就为了节省2分钟?
然而,在规模化生产中,
如果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案,
能节省13%的成本,
那将会省下一大笔开支呢!
这个“过桥问题”虽是有意设计的,
却也体现了运筹学的基本思想,
即在限定条件下寻求最优解。
现在再留一个问题:
还是同样的过桥情景,
如果变成甲、乙、丙、丁、戊5个人过桥,
他们过桥时间分别是1、5、6、8、12。
其它条件不变。
时间最短的方案是什么呢?
这个“过桥问题”你能解决吗?
关注成就数学公众号,
回复过桥可以查看答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