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想越感觉不对。我们工作了这么久。究竟在忙什么呢?为什么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呢?什么才是主体?什么才是归宿?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工作还好吧?”
“有没有找到对象啊?你爸还等着抱孙子呢?”
“嗯”
我长吸一口烟,终究还是什么也没说。只是嗯了一声。
..................
他们知道的是,工作带来了财富。他们不知道的是,工作夺走了我的时间;我奔波于各地,一年难回一次家。
他们知道的是,结婚生子传承香火,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他们不知道的是,结婚的不确定性,被骗钱的无力感,养育的困难,被束缚的困顿。
...................
公司有个老板,30多40多岁,在公司里是很高的级别,应该挣了不少钱吧。上次聚餐我偶然听到,人已经走了,或许是加班太累吧,又或许是别的什么。反正最终,留下的,只是一沓沓的钞票,或者更甚之,房贷?车贷?
我当时就在想,我到底在追寻什么呢?我这一辈子注定忙忙碌碌,又碌碌无为吗?
“你想知道我的员工们都是怎么生活的,你只需要把你现在打工的生活重复30年,就能感受到了” -《穷爸爸富爸爸》罗伯特・T・清崎
“你的存在越微不足道,你表现自己的生命越少,你拥有的就越多,你的外化的生命就越大,你的异化本质也积累得越多。资本家把从你的生命和人性中夺去的一切,全用货币和财富补偿给你。你自己不能办到的一切,你的货币都能办到:它能吃,能喝,能赴舞会,能去剧院,它能获得艺术、学识、历史珍品、政治权力,它能旅行,它能为你占有这一切;它能购买这一切;它是真正的能力。但是,货币尽管是这一切,它除了自身以外却不愿创造任何东西,除了自身以外不愿购买任何东西,因为其余一切都是它的奴仆,而当我拥有了主人,我就拥有了奴仆,我也就不需要去追求他的奴仆了。因此,一切情欲和一切活动都必然湮没在贪财欲之中。工人只能拥有他想活下去所必需的那么一点,而且只是为了拥有这么一点,他才想活下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写道最后,其实我还是想问问我自己,“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