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面对新型的家庭教育
作为教龄近十年的老师和五岁孩子的妈妈,作为一个爱看书和爱学习的人,我读过很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书籍。像现在流行的《正面管教》、《心理营养》、萨提娅家庭疗愈的书等等,我都阅读过,甚至视为育儿和自我成长的《圣经》。但是越走越走,我感觉自己走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必须按所谓正确的交流方法去和孩子交流,但是你却总是经常做不到,你就会陷入无能和自责的陷阱中。
作为从中国传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走出来、成长起来的八零后,面对先进而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一度心潮澎湃,痴迷不已。也学会不少更科学、更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但是从小自己接受的不尽如人意的教育方法,以及自己爱波动的情绪心理,让我经常很自然地回归从小言传身教的一些窠臼里不可自拔,心情也容易落入低谷。
最近我经常忙着写小说,心里的满足感很明显,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满足一点才华横溢、与众不同的虚荣心,所以焦虑的时候不多。对于女儿的教育,我不像以前一样忧心忡忡,反而心态平和,感觉“儿女自有儿女福”。顺其自然,看孩子的天性自由流淌,感觉挺不错的。
尤其学了卓越父母课,虽然学到一些教育孩子的皮毛技能,但是更多的是对自己粗犷的教育方式感到愧疚,对自己天生不够好的脾气感到自卑。这样反而增加了我的焦虑心理。对孩子的教育显然起反面作用。
放假以后,虽然女儿也有耍小脾气的时候,我也有批评指责和象征性地打屁股,对于我的行为,女儿也会顶嘴质疑,但是相安无事。我觉得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如溪流潺潺,温婉恬淡,这固然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交流方式都必须趋向于此。
不同的人,不同性格,不同的表达方式。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大江大河的汹涌澎湃,飞天瀑布的豪爽干脆,都应该得到尊重。没有这些,人间的景色岂不是太单一?所以只要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交流方式,不超出道德和法律的范围,本着爱与自然的初心,哪种教育方式都不为过。
不要以为所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都会生产出一个心理疾病患者。相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或者干脆冷漠,不予理会,这样更容易出问题。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但是大多数疾病都会不治而愈,人本身就有天生的自愈功能。同样道理。孩子在和大人的交流中,不可能完全地都处在包容和尊重的状态,但是事后,孩子明白,自己当时确实做错了,就会感激父母的做法。对于父母而言,这就是流着眼泪看孩子自己走吧!
昨日喜酒。给满桌子的人倒饮料。我小声告诉孩子,要先给大人倒,再给小孩倒。女儿答应。然后我真正这样做完,闺女却哭了,“坏妈妈,不先给我倒!”还很委屈地说哭着说,“先给别人倒……”
女儿在家是全家人惯着的小公主,是全家人关注的核心。所以习惯了,什么都唯她独尊的感受。但是最起码的餐桌礼仪、接受委屈的能力等等,都必须得学会。
面对女儿看似委屈可怜的哭闹,我没有妥协,也没有生气,更没有急忙讨好地去哄她。我不紧不慢地给女儿多夹了几只她爱吃的虾,不慌不忙地帮她剥好,蘸一下她爱的醋,塞到她嘴里,给她擦擦脸上的眼泪。我平静地说,“妈妈说了,先给大人们倒,再给小孩倒,这是礼貌。”女儿也不哭了,开心地吃虾。五岁的孩子开始懂道理了。不仅仅是礼貌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她明白,要接受爱她的正确方式,不仅仅是宠爱,掌上明珠不是用来炫耀和盲目崇拜的,真正的明珠是实实在在就在那里,不论顺光还是灯光阑珊,她都是独一无二、价值连城的。
家庭教育的书籍和正确方法都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和相对单一的目标。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做法虽然有时看似背道而驰,对孩子的教育,只要不是情绪发泄,不是情感虐待,严格要求是正确的。
怎样才是温和而坚定?就是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生气,不纵容地矫正她的错误,可能是平和说教,可能是在家里打两下屁股,让孩子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孩子不仅不会受到伤害,反而还增加了抵抗挫折的能力。
不是说各种家庭教育不好,是太好,我们能做到固然是理想状态,是最终目标。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也不能否定其它的方法。在原则范围内,我们的做法也是可以接受的,哪怕我们犯错误,也是正常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理性对待学习的新知识,平和对待眼前事,对待生活和人生,每一步都是耀眼的风景。
当然,我不是否定学习,继续学习家庭教育是我们的必修课,让我们趋于完美,但接受我们永远不会完美。
201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