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家人团聚过节,拍完照吃罢饭,大家都各自勾头玩起了手机,连10岁的侄子也不例外。我忍不住揶揄:“别玩手机了,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不然长大以后回忆起来,都没有童年的,多可怜。”侄子反驳道:“我从小都这样啊。你小时候不玩游戏都干嘛了,你能想起来啥?”
一时被问到语塞。于是我写下这篇文章,一为记录童年,二为“教育”侄子。
那么,我来告诉你我那斑斓美丽的似梦青春吧… …
那是春的声音,冰雪悄悄融化,用眼泪刷洗一遍大地,不舍离去。坐窗明几净的教室,伴润如酥的毛毛细雨,我们跟着老师读课文。新年的旧糖果私下里不断被交换着,长长的走廊上总有挤暖晒太阳的笑声,冬年遇见的经历和食物仿佛总也说不完。邻居的樱桃树发芽了、开花了、结小果实了,我都殷切的关注着它的变化。好不容易盼来一篮子樱桃送到家里,撷几颗放嘴中又酸得龇牙咧嘴。爬柳树、折枝做喇叭、编花环,这是我们一群小朋友每年必玩儿的游戏。
学期要末了,欣喜与担忧并存。喜的是长长暑假,忧的是期末考试,考不好的话,一整个假期都要被指责念叨。待领到通知书彻底解放,疯一般的玩儿。不顾烈日曝晒,骄阳似火,我们捕蜻蜓、钓青蛙、偷黄瓜番茄、摘荷叶荷花。无数的西瓜甜瓜被吃到肚里,无数的动画片被深深地印到脑海里。曾亲眼目睹邻伴钓来的青蛙被奶奶生剥皮分尸后送入猫的腹中,也曾因无数的蟋蟀被妈妈炒香给人吃而目瞪口呆。蝉儿声声叫,葡萄随藤绕,我却不很喜欢酸,爱极了软软甜甜的紫砂桃。偶尔我也会摈弃吃喝,诗意地嗅院里的白玉兰,感叹它的清雅洁白。当雷阵雨轰隆隆来临时,我们只好逃进屋子里玩纸牌,被惊雷闪电吓得高兴得一个劲儿尖叫。
夏天,没有柔和的细雨,暴雨和烈日一样汹涌强势。雨毕,我们带着小铲子去泥土里刨幼蝉,这种小家伙还未脱壳长翅,身子柔软,是很多人所喜欢吃的油炸美味。当然,这很多人,除了我。我是从不吃这些乱七八糟的“食物”的,我喜欢偷偷地在小摊上买一毛两毛的小袋零食,不算干净却也吃得不亦乐乎。
夏末秋初,风声萧瑟,大片的黄色枯叶在空中翻转。天慢慢转凉了,街边的煮玉米、烤红薯摊成为最吸引人的一道风景。随意在城中骑行,总能闻到桂花淡雅的香味,轻轻摘几瓣米黄色的嫩蕊用开水冲泡,茶水便多了细细淡淡的甜。等到仲秋之时,孩子们就多了一件零食:月饼。圆圆的月饼,有一种说不出的古典雅致。我不能欣赏五仁里的红绿丝和大块的硬冰糖,倒是对枣泥豆沙和蛋黄,情有独钟。上大学的时候在省会见到很多种月饼,馅料外形口感各有千秋。乳酪皮的在我心中曾惊艳了一番,只是那刻在记忆深处,无比熟悉亲切的味道,永远存在儿时的家中。那里,明月菊花,小院微风,都是惬意。我爱秋,也怕秋。多少个深夜梦回,都能听到冷风呼啸拍打窗棂、听到雨水噼啪打上月季美丽的枝桠,不由的裹紧被子,心里却增添一股不知名淡淡的伤感。心,总是随着天气走。
人的感情总会随时光而转变,哪怕这四季从未更改。我曾无比欣赏漫天雪舞的洁白,曾走遍邻家摘取低屋檐下的冰棱,曾因年的丰盛食物和压岁钱喜悦至极,也曾因烟花彩灯绚烂无比而驻足流连。然而南方不通暖,使得整个屋子像冰窖般的寒冷。除了裹紧自己,喝口热茶,万物沉睡了无一丝生趣。印象中除却后院的竹叶青翠依旧,其余都是灰灰白白,死一般沉寂。幸亏有年的润色,让冷清的冬天有了许多的鲜活热烈。
酸甜苦辣咸,这就是我的童年。这些往事就像小河里闪着磷光的石头,在阳光的照射下,小星星一般的闪动跳跃,这再普通不过的石头,在我眼里却如同珠宝一般珍贵。
其实很想呼吁现在的小朋友们,游戏长大了一样可以玩,但是童年只此一次,要经常放下手机,多去经历、多感受,这样回忆起来,才不会是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