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花开》
苦、集、灭、道四谛法门
“苦谛”是认清生活中苦恼普遍存在的事实;“集谛”是分析苦恼的成因;“灭谛”“道谛”是讲苦恼的止息及止息的方法。
放下执着,止息烦恼
有一位居士某段时间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变得焦虑,易怒,整个人状态很不好,烦恼重重。他跟我诉苦,我就问他:“你学佛是为了什么?”“为了解脱。”“什么是解脱?”他默然。我说:“解脱,就是没有烦恼。你带着满心的烦恼,又想在何时何地获得解脱呢?烦恼不在别处,在你心里;解脱也在你心里。”
我们无法去外面找一颗现成的没有烦恼的心来移植到自己身上,也别想某天早上醒来突然就发现自己改头换面成了个“解脱的人”,没那么神奇,也没那么容易。
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面对当下,回归内心,与烦恼开战。
贴近自身经验,以自身为中心去修行。即要从检视自己的身、语、意入手,把重点放在对治自己的贪、嗔、痴上面,而不是去挑别人的错,或者急于“度化”别人。随时提起对内心感受、欲望、情绪的觉察,要有当下出离的心力。
如何出离?通过反复思维串习“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来培养出离心。
在生活中修行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生活即修行。但我想很多人都误会了,以为过生活就是在修行。其实不然,这至少不是佛教所说的修行。举例子说吧,你经历过悲欢离合,这不是修行,只是经历;如果你在那悲欢离合间体认无常、缘起、因果,这是修行。生病,本身不是修行,借由生病而认识到与生俱来的脆弱、忧苦,由此升起出离心,或推己及人,由此升起悲悯之心,这是修行。
所以说,生活本身不一定是修行,但如果你能把生命经验,顺境、逆境,是苦、是乐,用于巩固你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的见解,这才是修行。对多数人而言,经历、遭遇不过循业流转,轮回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