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定公十五年正月,邾隐公(邾国的国主,是颛顼的后裔)来朝,子贡在旁边观礼。邾隐公拿着宝玉给定公时,高仰着头,态度出奇的高傲;定公接受时则低着头,态度反常的谦卑。子贡看了,说道:“以这种朝见之礼来看,两位国君皆有死亡的可能。礼是生死存亡的根本,小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大到国家的祭祀事、丧礼以及诸侯之间的聘问相见,都得依循礼法。现在二位国君在如此重要的正月相朝大事上,行为举止都不合法度,可见内心已完全不对劲了。朝见不合礼,怎么能维持国之长久呢?高仰是骄傲的表现,谦卑是衰弱的先兆,骄傲代表混乱,衰弱接近疾病。而定公是主人,可能会先出事吧?”五月,定公去世,孔子忧心忡忡地说:“这次不幸被子贡说中了,恐怕会让他更成为一个轻言多话的人。”
点评:
通过君臣之间礼仪是否符合朝廷规范来预测祸乱的发生,确实挺高明的!
但最后孔子说的一句话重重的戳中了我!子贡在预测国家大事上靠言语过早一语成真,就容易养成好轻言多话的习惯!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通过言语来当众表现自己的厉害来,往往都比较容易,而一旦养成了这个毛病,就容易养成急于快速收获、觉得事情都比较简单的行为模式,容易眼高手低,不利于自身修身养性,磨砺性格修养!
做键盘侠100次不如实干一次!人最好通过做出成绩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只有实打实的成绩和行动力才会让人信服,才会有影响力!否则也只能成为他人眼中的炮仗,仅此而已!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和人生观念对于塑造好的性格和修养、一个人的成功成长来说还挺重要的,不会跑偏!
孔子看问题确实深刻!从成才的角度来说:
越是年轻的时候,越要注意这点!就像微信群聊一样,越是花费太多时间,越是觉得得到了很多人的夸赞,就越可能陷入到太多的微信群聊之中!太容易浪费时间了,也容易让人陷入快速反馈、飘幻的境地!
就像领导夸赞你一样,觉得自己飘上了天,但事情还得自己一步一步的去做!夸赞你只能代表过去,并不能反映未来的什么,自己有清晰的目标+踏实行动才不会走偏,否则就容易养成一点成绩沾沾自喜、有点成绩就到处宣扬的不良习惯!
当你养成专注、踏实习惯的时候,你不自觉的会选择低调!比如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每天都写计划、复盘和反思日志,而且就生活、工作、学习、娱乐都有自己专门日志本来不断记录改善自己,比如就自己的工作领域专门把经典书籍看好以后及时写读书笔记且应用到工作中去,比如养成考虑事情深思熟虑的习惯,不要一有想法还没完全想清楚,马上就广而告之。比如做完一件事考虑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思路,比如用其他的角度去解释和看待我们周边现象和事情!比如愿意迎接难一点的挑战!
老要张狂少要稳,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厚积薄发!
而有了一点一点成绩就恨不得全世界都要知道的人,那么我想生起气来估计也是挂在脸上的!未来前景就容易陷入小格局!而心气却往往比谁都高,做起事来,不能够深入和专注!也就难成大器!
一个人性格、本事都没学到家,往往就容易对名利抱有过分的留恋。我之前就听说过有人想进入大公司,也有过当老总的愿望,为此还特意报了课,按说确实也挺有想法和上进心的,可是呢反观其生活工作的平日里表现:不仅粗俗肤浅,还老是喜欢传播歪理,学东西的时候往往喜欢记住结论,而忽略阐述结论的逻辑过程,平日里也不喜欢学习,说话的时候不自觉的流露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觉得别人都是如何如何,我比他们好多了,我是如何如何,不自觉的就形成了这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而且久久也不散去!为了得到他人注意,不惜扮丑来哗众取宠,而且一旦有了一点小成绩,恨不得传播到全世界去!要是有人跟ta不对付,就容易发火发脾气!
还有如果当你在应试教育下养成了优越感的时候,如果不能改正心态应对社会的时候,就很容易心高气傲,多少都有点希望别人继续捧你。为此你还只能去比你low的人群中寻找优越感,这些都是不明智的表现!而一个人如果比较宅,又比较懒惰的话,就很容易陷入这种局面里面!宅的人,行为和心理都容易固化不前,情绪也容易变得乖僻一点,都是不太好的性格习惯!值得警惕!
喜怒不形于色,泰山压顶也不改志向,这是成大事的性格特点!当你默默无闻的时候,更应该潜心修炼,磨砺性情,毕竟每个靠实力成功的人都要有一段默默无闻的日子!那样回想青春的时候,嘴角也会露出一丝微笑!
孔子是子贡的老师,自然对其学生有着很深的洞察力,自贡真幸运能遇到这样的老师!!!
作为普通人,没有这样的条件,如果希望自己有一番作为,更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才好!
人最后的跃迁,才华、学习能力、智商、勤奋... 这些都是一个人能力的下限。
而情商、驱动力、坚持力、专注、悟性、胆量,这些才是一个人的上限。
下限再好也不过是个基本功,没什么好骄傲的,如果无法突破上限,就是平庸。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