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早出晚归,不停的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当然每个人做事情的方式和方法不一样,最近看了很多关于如何高效做事情的文章,比如说成甲《好好学习》、采铜《精进》都是一些让我们脑洞大开的书籍,下面我就结合这两本书籍和我的工作经验来谈谈,我们在做事情之前,我们需要思考那三个问题:
第一、要不要做?(选择 价值)
要不要做是从自我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除了一些领导安排要求必须要做的事情外,我觉得有些事情是可做可不做的。因为我们的大脑每天的注意力资源也就那么两到三个小时,因此,我们必须将这么宝贵的时间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我说的有价值的事情,当然每个人价值观不一样,做出来的选择不一样,我总结出来的价值观是(物质、身体、认知、身体、精神),我的首要价值观就是,在确保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可能让自己的认知能够得到升级。我的判断原则,就是通过这件事情,我能否学习到什么,我能够知道我所不知道的事情,我有什么收获,最终能否促进我成长。
比如说,上周四晚上,我班级要举行家长会,作为副科(信息技术老师),我应该在家长会上讲什么呢?根据领导的指示,我不需要件什么,但是我觉得这个可以锻炼我当众讲话的能力,让我能够有所提升,于是我就准备了关于家长与孩子如何有效沟通的这样的报告,既能够让家长知道如何和孩子沟通,又能够锻炼我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好事情啊。
当我知道家长会发言能够给我带来非常大的价值时,我就会认真去准备发言内容。
因此,我是这么判断一件事情要不要做,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件事情,能不能促进我思考,让我有所收获,促进我成长,这个是也是价值观所决定的我的行为。
第二、为什么做?(目的 原因)
为什么做是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一旦我确定要做这件事情后,那么这件事情能否给他人带来价值呢?给他人有什么收获呢?只有考虑到对方的需求,这样的事情我会做的更好。
比如说,当我确定要给家长做一场报告时,我就会关注为什么要给家长做,除了我自己能够提升自己的水平外,家长这段时间有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一旦我想到这问题,我的大脑中突然想到,在接班以来,接到很多家长的电话,(孩子表现不好—家长生气—批评孩子——孩子生气)等着一些恶性循环。于是我就围绕这个现象来谈谈我们家长应该如何和孩子沟通,这样的话题二展开。当我找到这个原因后,接下来,我就要针对家长和孩子都生气这样的原因,整理出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学习的脑科学的知识,让家长们知道我们的大脑为什么生气,从最根源的源头,让家长理解孩子愤怒的原因。
再比如说,上次领导安排我做一个手机和电脑同屏的技术,那我就会问领导,你想做这个是目的是干什么,是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并且在那个环节实现这个技术,后来领导被我问了后,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在领导的基础上采取更好方法,更巧妙的方式实现他想得到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我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比如说领导的思维方式。
总之,当我们想要做一件事情或者是接到领导的一个任务时,我们不能仅仅像机器人一样,领导叫我们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能够站在对方角度(家长、领导)角度来思考,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做这件事情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原因,只有经过这样的思考后,我们做事情会更加的明确,效率会更好。
第二、怎么样做?(方法核心)
确定要做后,以及知道为什么要做后,下面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怎么做。这段时间,我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我们做任何事情,必须要抓住重点,抓核心。举个生活中比较简单的例子,很多家庭中婆媳关系相处的非常不好,其中核心的人物是谁呢?就是家庭中的男主人,妈妈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只要家庭中的男主人发生变化了,成长了,这个家庭会更加的幸福,婆媳关系就会越来越好。
比如说,我要上一次公开课,最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我对这个课的思考,上课的整体思路,这个才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我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去思考上课的想法和思考,至于后面教学设计、PPT都是后续工作,都是围绕前面的思考而开展的。
再比如说,我每天写文章,不是为了能够写出多少字,也不是为了能够成为什么样子的人,也就是能够通过写作促进我的思考,我每天思考一个问题,才是最最最重要的核心的东西,至于文字的字数,错别字,语句通顺,都是可以修改的。因此,当我看到一个观点,看到一个事物现象时,我有新的想法时,我就会将其记录在我手机便签中,积累数量到一定程度时,一篇文章也就完成了。
总之,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得去思考这么三个问题(要不要做、为什么做、怎么样做),只要我们弄清楚这三个问题,我们做事情时会思维会越来越清晰,效率会越来越高,事情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