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五一小长假,本人因天气原因并未出游,但在朋友圈却是‘游历’了许多景点,国内的,国外的,有山水的,有城市的,朋友们假期过得有声有色,微信里随手一刷就是九宫格的人物风景照,还有人抱怨手机内存太小而无法存储更多的照片,看到这些我很想问一句,在如此快节奏的今天,存下来的这些照片你还会腾出时间去欣赏吗?
与此同时我想起了这两天很热门的一则新闻:国博副馆长陈履生在《开讲啦》说了一段话--“我感觉在博物馆,拍照的都很傻,你拍的像素也好,清晰度也好,都不如我们官网上的照片,你在官网上下载就可以了”。有些人和这位馆长较真,找到了这位馆长在国外的博物馆拍照的照片,还有些在网上开玩笑,说官网上的图片有水印,没办法发到朋友圈。
且不说这位馆长被众网友如何评价,单是他这番话,就足够引起我的深思。没错,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拍照变成了一种快节奏的记录工具,存储卡变成了照片的仓库,而我们还要从中挑选出九位佼佼者晒到朋友圈去,剩下的照片可能还会被翻出来,我们匆匆的瞄一眼,想起自己还来过这些地方,就心满意足了;它们也有可能就这么安安静静的躺在存储卡里,一直躺下去或在几个月后因存储空间缩水被狠心删除。
我并不是排斥旅行中对美的记录,对自己美好回忆的记录,只是这种记录若只是为了跟风,为了发朋友圈的炫耀,为了自己类似于“到此一游”的心理,那我们旅行的意义何在?今天的大部分人们,由于时间紧迫,景区人数众多,每逢节假日出去旅行都是来匆匆去匆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看起来简单粗暴,旅行的效率极高,他们看似一天旅游了许多景点,但或许每个景点的每一处风景都没有仔细欣赏过,每一个地方的习俗文化都不甚了解,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只是等待着收获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一件事,这又何尝不是对“旅行”二字的亵渎。
不知大伙是否还记得,2010年的时候网上曾报道过一位叫岩崎桂的日本人,当时这位36岁的男人骑着自行车游遍了全球37个国家,他说过一句话让我现在都清楚的记得--我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风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当时受他的感染,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旅行方式,去年夏天和好友去北京游玩,七天时间我只照了一张照片,朋友圈里我一字未提,一图未发,我们全程都是用眼睛去看,去观察,去记录,将其深深印在脑海里,我们不急不躁,感受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我们品尝当地的各种美食,美食上桌,大快朵颐,将色泽留给眼睛,将香气留给鼻子,将味道留给舌头。手机?乖乖呆在口袋里就好,要知道,人的身体永远比手机记录的更多,脑海的容量永远比存储卡更大。
说了这么多,我们再来回头谈一谈旅行的初衷,在我看来,旅行是一种体验,我们从自己生活的地方,转移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去了解那片景,那座城和那里的人们,我们在那里放松身体,愉悦心灵,增加自己的阅历,我们因旅行而更好的认知这个世界,也更好的了解自己,改变自己。旅行需要的是我们不忘初心,回归本真。永远记得,当机器记录的太多时,心中就留下的回忆就会很少。
当你看完这篇文章时,希望你懂得旅行,学会留心。